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简介

本课题是电子信息与物理系为加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本项目研究的总目标是基于当地光电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对长治市光电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度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以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前导,以实践基地建设、校企科研合作有机结合为途径,以使企业能够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与光电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程度,培养符合光电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上目标浓缩为三大方面:

(1)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反馈,找出当前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认真研究,积极采取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学教改措施,建立有特色、能满足地方光电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明确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及建设思路,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从校园学生到企业员工甚至技术骨干角色的转换,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

(2)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方面切入研究,努力探索适应地方院校转型新形势下学生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方法和手段,实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

(3)充分发挥地方光电产业和“太阳能光伏扶贫”项目的优势,加强校企联合,将教改方案和措施以最大成效体现在实际操作和应用当中。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光电信息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 它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的, 但又与之相辅相成。主要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1)通过完善培养方案和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上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线,将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能让学生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光电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调试、维护等生产、应用和管理工作,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更有优势;为此,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力及职业素养为前提,构建“三大层次、七大模块、三大平台”的实践课程体系。

(2)在与潞安太阳能、长治华光光电等多家光电企业进行调研、深度交流和多次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了坚实光学基础,拓宽专业知识的口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适应地方院校转型的新形势和大背景,满足当地 LED、光电技术产业及“太阳能光伏扶贫”项目发展的需求。不仅可以实现真正的教学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的融合,而且对推动我校长远发展、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3)长治学院“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的举办体现了专业特色,在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的水平上,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方向,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在专业发展和培育学生中,逐步实行“辅导员+导师制”机制,综合学生各方面特点,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由此进行定向的专业培养,鼓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建知识结构,实现其个性健康发展。既兼顾学习和生活指导,又渗透专业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光电信息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既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又与之相辅相成。考虑到在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输入/输出、光存储、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光电产业的八大类中,我省在半导体照明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半导体照明工程是我省 22 项重点节能环保产业工程之一。在产业发展方面,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步伐,山西将以长治、晋城地区 LED 生产企业为主体,完善 LED 产业链条,推进半导体照明散热材料、照明灯具等各种组件及辅助材料的本地化配套,建设晋东南光电产业基地。另外,2014 年 10 月 11 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明确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截至目前,长治市强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全市 72 个村级电站中并网发电项目已达 54 个,光伏扶贫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当地太阳能光伏、LED、光电检测等光电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建立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为特色,将区域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的发展目标和专业定位,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实训为前导,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多样化实践方式、教师实践培训、聘请企业高学历人才参与课程设计及课程教学等为途径,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线,将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的融合,为推动我校长远发展、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改革将从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两个层次展开研究。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本项目研究具体集中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学科竞赛、以研促教等建设方面,进行课程的创新性调整与实践,开展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体现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性与实用性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有:

1)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发表论文 1 篇(省级):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长治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长治学院学报,2020 年第 2 期。

2)设置“导师制”,贯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科研,以研促教,发表论文 3 篇(省级 1 篇,国家级 1 篇,SCI 收录 1 篇):

《黄芩中药饮片的拉曼光谱检测及分析》,长治学院学报,2018 年第 5 期;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盐酸罂粟碱太赫兹振动光谱计算与分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年第 6 期;

《苋菜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年第 6 期。

3)依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为目的,出版专著 1 部。《激光光谱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9.11。

4)经全面调研和考察后,项目组成员修订了专业培养方案,新增了专业实验室及实践实习基地。注重课程建设,将基础课程《工程光学》、核心课程《光电材料与器件》等课程的课时进行调整,减少理论课时,加大实践课时,突显课程特色,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工程光学》课程获批校级优秀课程。

5)2018 年与 2019 年举办了两届长治学院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学生参与人数达 50 人。

6)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方面,在创新实践方面有较好的成绩。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获第七届华北地区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优秀奖 1 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重获山西省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山西省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项。

(五)教学改革方案

本项目主要从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培养方案、实践实训、学科竞赛、实践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改革方案如下:

1)完善培养方案:在教育部 2018 版专业目录要求下,结合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办学规范,经全体教师的研讨和努力,修改并完善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基本达到了国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是调整、压缩理论课时(85 学分减为 73 学分),加大选修课课时(由原来的 357 学时增为 425 学时),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二是逐步提高实验和实训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例,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例,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三是构建实践创新平台,把不同的学生实践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更加突出应用型特征。

2)加强课程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组织方面,以光电产业发展为专业教学抓手,密切联系产业需求,增设了光伏技术导论课程并聘请学术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向产业岗位倾斜。另一方面,在实践课方面,从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建立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实验室。同时,项目组的人员积极参加“金课”建设等专业课程培训、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研修培训、全国高校光电信息类课程培训、全国光电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会议,精心打造优秀课程、“金课”建设。

3)增加实践实训: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十分重视本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加强对校内实验、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目前,本专业已建立光学工程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光纤通讯实验室、光电综合创新实训实验室、薄膜光学实验室等,不仅可保证本专业基础教学,还能开展“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能更好满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需求。另一方面,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本专业已与山西思软智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作为本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见习、实习基地,与其签订了专业实习、实习基地协议书。还与潞安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交流。

4)学科竞赛创新:在基础实践平台上,开展对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具体措施有:一方面,2018 年首次举办了第一届长治学院“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至 2019 第二届光电竞赛的开展,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有 50 余名学生参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锻炼了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学校举办的竞赛为平台和契机,选出优秀团队参加国家级比赛。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开拓视野,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竞赛等,更好的发挥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5)开展实践创新:积极实施因材施教的探索,开展实践创新建设。实施措施体现在: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自愿报名组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是设置“导师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考研辅导、科研参与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能力。

(六)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

本项目主要针对我校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目的是在转型大背景下,为适应形势发展,探索、研究、建设一套科学实效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光电人才。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对缓解当地光电信息产业人才供需矛盾,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七)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重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1)视角新。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大背景下,以目前山西省长治市正在进行的“光伏扶贫”项目以及当地太阳能光伏、LED、光电检测等光电产业为依托,以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为特色,以培养适应晋东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探索并构建一套合适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有重大意义的。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建立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学科竞赛、“导师制”科研促教创新实践,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或应用于新事物,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正是该项目最大特色和创新之处。

(2)适用性广。本项目是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实践研究,对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均有借鉴性和一定的适用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以期建立一种适应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版权所有:长治学院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83号 晋ICP备160069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