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教学科研
  •   >   培养方案
  •   >   正文
  • 教学科研

    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

    发布日期:2022-03-19    浏览次数:

    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版)

    修订人: 王艳复核人:刘建伟 何春乐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 2021年7月


     


    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2000年,长春师范学院创建了综合理科本科师资的培养试点。

    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重庆师范大学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 从此科学教育专业的开设普及开来。

    科学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科学教育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科学”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基础科学教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教育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担任中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专业教师;或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工作。

    二、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 教育学专业大类: 教育学专业代码: 040102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4—6年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三、总学时(总学分)

    总学时:2222学时,总学分:164.5学分四、培养目标

    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

    源进行设计与开发,胜任小学“科学”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预期目标:目标1:师德高尚、乐教适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出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富有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成为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的引路人。

    目标2:知识扎实、胜任教学

    能较好地从事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等工作,能够运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问题,成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骨干。

    目标3:以德育人、善于管理

    能胜任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在教学活动与管理工作中能关爱学生身心发展,并能结合科学教学开展育人工作,能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标4: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在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能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及时了解国内外

    科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较好地运用反思方法与技能,体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五、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

    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二)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1-1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 能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2-1对所学专业和教师职业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科学教师有自豪感和荣誉感

    2-2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人格,能够在教学中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造思维、奉献祖国。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3-1系统掌握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科学教学问题的潜力

    3-2掌握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3了解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逻辑关联,了解教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毕业要求

    4:教学能

    4-1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能够准确把握科学教学课程标准,具备科学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4-2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并解决科学教育教学问题

    4-3具备一定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毕业要求

    5:班级指导

    5-1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

    5-2掌握班集体管理和班级建设方法,具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体验,能够结合科学教学开展教育实践、获得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指导活动的经验;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

    6-1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和规律,能够结合学科教育开展育人活动

    6-2能够依托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第二课堂育人,设计综合育人目标,能够依托学校文化和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

    7-1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发展现状,能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7-2养成科学教学批判思维方法,能够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形成解决科学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毕业要求

    8:沟通合作

    8-1能够理解科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成长基本规律,并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能够在小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掌握较好沟通技能,具有一定的学科交流能力;参加科学教学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基本的科学教学观摩、研讨、点评能力;

    8-2认识人际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师生、家校间沟通交流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 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8个指标)

    1

    2

    3

    4

    5

    6

    7

    8

    践行师德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学会教学

    班级管理

    育人能力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1-1

    1-2

    2-1

    2-2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

    M

    H

    M

    L

    大学计算机

    4

    H

    H

    L

    L

    大学英语

    3

    H

    M

    H

    体育

    3

    L

    L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M

    H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H

    L

    M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H

    L

    M

    M

    形势与政策

    4

    H

    M

    H

    H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3

    H

    M

    H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

    L

    M

    H

    H

    军事理论与训练

    4

    H

    L

    L

    M

    入学教育

    4

    L

    L

    M

    L

    安全教育

    3

    L

    M

    M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

    M

    H

    L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3

    L

    H

    L

     

    高等数学

    3

    H

    L

    M

    信息技术

    3

    H

    L

    M

    科普与科学教育

    4

    H

    L

    L

    M

    科学技术概论

    3

    H

    L

    M

    科学教学设计

    4

    H

    H

    L

    L

    教育心理学

    4

    M

    H

    L

    M

    教育研究方法

    4

    H

    H

    L

    M

    学习科学与技术

    3

    H

    L

    M

    基础物理学1

    4

    H

    H

    L

    M

    基础化学1

    4

    H

    H

    L

    M

    基础物理学2

    4

    H

    H

    L

    M

    基础化学2

    4

    H

    H

    L

    M

    普通生物学

    4

    H

    H

    L

    M

    地球概论

    4

    H

    M

    L

    L

    环境科学

    4

    H

    M

    L

    L

    科技制作

    4

    H

    M

    L

    M

    科学实验研究

    4

    H

    H

    L

    M

    科学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3

    M

    M

    L

    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3

    M

    M

    L

    基础物理补充

    3

    M

    M

    L

    基础化学补充

    3

    M

    M

    L

    基础生物学补充

    3

    M

    M

    L

    数学建模

    3

    M

    M

    L

    电磁学

    3

    M

    M

    L

    声学

    3

    M

    M

    L

    光学

    3

    M

    M

    L

    教学资源开发

    3

    M

    M

    L

    教育测量与评价

    3

    M

    M

    L

    教育学史

    3

    M

    M

    L

    专业英语

    3

    M

    M

    L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3

    M

    M

    L

    科普学概述

    3

    M

    M

    L

    科普视频制作

    3

    M

    M

    L

    科普海报设计

    3

    M

    M

    L

    科普课件设计

    3

    M

    M

    L

    心理学

    4

    H

    H

    H

    H

    教育学

    4

    H

    H

    H

    H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4

    H

    M

    H

    德育与班级管理

    4

    M

    M

    H

    H

    三字一话

    4

    H

    L

    M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4

    H

    H

    H

    H

    教育科研方法

    3

    M

    L

    L

    教育政策与法规

    3

    M

    L

    L

    学校心理辅导

    3

    M

    L

    L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

    3

    M

    L

    L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3

    M

    L

    L

    教学案例分析

    3

    M

    L

    L

    教育哲学

    3

    M

    L

    L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3

    M

    L

    L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3

    M

    L

    L

    教育见习

    4

    H

    M

    M

    H

    教育实习

    4

    H

    H

    H

    H

    教育研习

    3

    H

    H

    M

    毕业论文

    3

    L

    H

    H

    创新实践

    4

    M

    H

    H

    H

    注:H代表高支撑程度,M代表中等支撑程度,L代表低支撑程度。

    六、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0401020109 0401020111 课程名称:基础物理学 课时:63+63学时

    基础物理学课程通过两个阶段来学习,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等,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科学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课程编号:0401020110 0401020112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 课时:48+48学时

    基础化学课程通过两个阶段来学习。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从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础化学是科学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编号:0401020113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 课时:48学时

    普通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和概论课。本课程将着重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技术及其应用实例等,同时也会将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课程中,希望帮助同学们搭建起一个生命科学的整体知识框架,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编号:0401040114 课程名称:地球概论 课时:48学时

    《地球概论》讲授的是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行星地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首先引入天体和天体系统、天球和天球坐标的概念,并简单介绍获取天体信息的主要手段以及时间历法;其次重点介绍天体的主体——恒星世界以及与地球有关的天体系统(如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等);再次讨论了日月地、日地关系以及近地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并叙述了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最后对地球整体性知识、地球的演化以及数字地球做简要介绍。

    课程编号:0401040115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 课时:48学时

    《环境科学》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学生认识人类环境及其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编号:0401040106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时:48学时

    本课程是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具体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各种理论流派,深化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从科学的角度领悟教育心理学有关原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编号:02010103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课时:48学时

    本课程是针对师范生入职小学以后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而开设的,它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引导,以综合性的实践与智慧性的策略知识为承载,以培养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为基础,实现培养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加深理解现实中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获取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会运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科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科学教学研究的意识。

    课程编号:0401020105 课程名称:科学教学设计 课时:48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任务的分析;学习者特征和环境的分析;绩效目标的编写;评价方案的开发;教学策略的开发;教学材料的开发;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理论基础、原理、概念;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具备应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兴趣,并希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

    课程编号:0401040116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时:36学时

    《科技制作》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造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在生活中寻找主题,通过实验活动提高思考能力、创造力,是可以亲身体验和思考的科学。它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经典原理,对少年儿童进行阶段式培养。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周数(或课时)

    学分

    入学教育

    0.5

    0.5

    军事训练

    2

    1

    安全教育

    32

    2

    社会实践

    7

    4

    教育见习

    4

    2

    教育实习

    14

    7

    教育研习

    2

    1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

    1

    实验实训

    4

    2

    毕业论文(设计)

    10

    6

    合 计

    45.5

    26.5

    八、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学时数

    占总学时数%

    学分数

    占总学分数%

    学分总数

    占总学分数%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600

    27.0

    37

    22.5

    54.5

    33.1

    公共选修课

    256

    11.5

    17.5

    10.6

    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

    368

    16.6

    23

    14.0

    72

    43.8

    专业主干课

    486

    21.9

    30

    18.2

    专业选修课

    304

    13.7

    19

    11.6

    教师教育课程平台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160

    7.2

    11

    6.7

    14

    8.5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48

    2.2

    3

    1.8

    实践创新平台

    见习实习模块

    10

    6.1

    24

    14.6

    实验实训

    2

    1.2

    论文设计模块

    6

    3.6

    学科考赛模块

    1

    0.6

    创新创业模块

    0

    0

    社会实践模块

    3

    1.8

    职业技能模块

    0

    0

    其他模块

    1

    0.6

    选修

    1

    0.6

    合 计

    2222

    100

    164.5

    100

    164.5

    100

    九、实践教学学时(周数)与学分

    类 别

    学时数(周数)

    学分数

    实验课程

    独立设课实验(学时)

    72

    4

    课程内实验(学时)

    150

    9.5

    实践环节

    实践课程(学时)

    288

    13.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45.5

    26.5

    合 计

    53.5

    十、毕业及学士学位要求

    (一) 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164.5 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 124 学分、选修课最低 40.5 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 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计划进程表


    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程

    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Moral Educ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Includ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ity)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学分

    16 学时

    3/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

    01010102

    大学计算机

    College Computer

    必修

    2

    80

    32

    实验 48 学时

    4/1

    3/1

    01010103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必修

    11

    176

    128

    听力实践 3 学分

    48 学时

    4/3

    4/4

    2/2

    2/2

    英语专业不修

    01010104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必修

    4

    120

    32

    实践 3 学分

    88 学时

    2/1

    2/1

    2/1

    2/1

    010101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学分

    16 学时

    2/3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类专业不修,专升本第 2 学期安排

    0101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学分

    16 学时

    2/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专升本第 1 学期安排

    0101010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必修

    5

    80

    56

    实践 1.5 学分

    24 学时

    4/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

    01010108

    形势与政策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Policies

    必修

    2

    (96)

    (64)

    实践(32

    讲座,每学期 16 课时,6 个学期,课表单独编排

    01010109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必修

    2

    (32)

    (32)

    网络课程:1 学分,16 学时;讲座:

    1 学分,16 学时,每学期讲 1 次(2 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公共基础课

    010101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必修

    2

    (32)

    (32)

    网络课程:1 学分,16 学时;

    讲座:1 学分,16 学时,每学期讲

    1 次(2 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01010111

    军事理论与训练

    Military Theory and Training

    必修

    2

    16

    2

    (16)

    军事理论:网络教学 0.5 学分,8

    学时,课堂教学 0.5 学分,8 学时;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01010112

    入学教育

    Entrance Education

    必修

    0.5

    0.5

    各系(部)第一学期安排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01010113

    安全教育

    Safety Education

    必修

    2

    (32)

    (32)

    网络课程:1 学分,16 学时;讲座:

    1 学分,16 学时,每学期讲 1 次(2 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41.5

    600

    344

    实践 240

    实验 48

    (公含共网选络修选修课课程程

    01010114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选修

    2

    32

    32

    2/2

    中文类专业不修其他专业可选网络课程

    01010115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

    选修

    2

    32

    16

    实验 1 学分

    16 学时

    2/2

    教师技能课程

    01010116

    公共艺术类

    Public Artistic Course

    选修

    1.5

    32

    32

    非艺术类专业选修

    0101017

    其他类

    Other Types Course

    选修

    7.5

    160

    160

    非艺术类专业7.5学分;艺术类专业9 学分

    小 计

    13

    256

    240

    实验 16

    最低选修13 学分,“专升本” 最低选修10 学分

    合 计

    54.5

    856

    584

    实践 240

    实验 64

    注:856 学时,54.5 学分(其中必修:600 学时,41.5 学分;选修:256 学时,13 学分)。

    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专业基础课程

    04010201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必修

    6

    96

    96

    4/3

    3/3

    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3周

    0401020102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必修

    3

    48

    24

    24

    3/3

    0401020103

    科普与科学教育

    Popular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必修

    3

    48

    32

    16

    4/3

    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3周

    0401020104

    科学技术概论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必修

    2

    32

    32

    2/2

    0401020105

    科学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science courses

    必修

    3

    48

    32

    16

    3/3

    0401020106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必修

    3

    48

    48

    3/3

    0401020107

    教育研究方法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必修

    3

    48

    48

    3/3

    小计

    23

    368

    312

    56

     

    专业主干课程

    0401020108

    学习科学与技术

    Stud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必修

    3

    48

    32

    16

    2/3

    0401020109

    基础物理学1

    Basic physics 1

    必修

    4

    63

    48

    15

    3/4

    0401020110

    基础化学1

    Basic chemistry 1

    必修

    3

    48

    32

    16

    3/3

    0401020111

    基础物理学2

    Basic physics 2

    必修

    4

    63

    48

    15

    3/4

    0401020112

    基础化学2

    Basic chemistry 2

    必修

    3

    48

    32

    16

    3/3

    0401020113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必修

    3

    48

    32

    16

    3/3

    0401020114

    地球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必修

    3

    48

    48

    3/3

    0401020115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必修

    3

    48

    48

    3/3

    0401020116

    科技制作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必修

    2

    36

    36

    3/2

    开放性实验

    0401020117

    科学实验研究

    Scientific experiment research

    必修

    2

    36

    36

    3/2

    小计

    30

    486

    320

    16672

     

    专业选修课程

    0401020201

    科学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Case Study of science teaching

    选修

    3

    48

    32

    16

    2/3

    0401020202

    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Research on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xtbooks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03

    基础物理补充

    Supplement to basic physics

    选修

    3

    48

    3/3

    0401020204

    基础化学补充

    Supplement to basic chemistry

    选修

    3

    48

    16

    32

    3/3

    0401020205

    基础生物学补充

    Supplement to basic biology

    选修

    3

    48

    3/3

    0401020206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选修

    3

    48

    32

    16

    3/3

    0401020207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cs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08

    声学

    Acoustics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09

    光学

    Optics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10

    教学资源开发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选修

    2

    36

    36

    3/2

    0401020211

    教育测量与评价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12

    教育学史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13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14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Scientific literature search and thesis writing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15

    科普学概述

    Overview of science learning

    选修

    2

    32

    32

    2/2

    0401020216

    科普视频制作

    Popular Science Video

    选修

    2

    36

    36

    3/2

     

    Production

    0401020217

    科普海报设计

    Poster Design for Popular

    Science

    选修

    3

    48

    16

    32

    3/2

    0401020218

    科普课件设计

    Design of Popular Science courseware

    选修

    2

    32

    32

    2/2

    注:选修课程不少于19学分


    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三、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02010101

    心理学

    Psychology

    必修

    2

    32

    32

    3/2

    第一学期教学周为

    13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102

    教育学

    Pedagogy

    必修

    2

    32

    32

    2/2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103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The Subjec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science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分,16 学时

    3/3

    学科教育类课程

    02010104

    德育与班级管理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Class Management

    必修

    1

    16

    8

    实践 0.5 学分,8 学时

    2/1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105

    三字一话

    Basic Skills: Handwriting with Chalk, Pen and

    Brush and Standard Chinese Speaking

    必修

    2

    32

    8

    实践 1.5 学分,24 学时

    教师技能课程

    1-4学期安排,每学期8

    学时/0.5学分(讲授2学时,实践6学时)

    02010106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必修

    1

    2

    教师技能课程

    5-6 学期安排,每学期 1 /0.5 学分

    小 计

    11

    160

    112

    48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02010201

    教育科研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

    选修

    1

    16

    8

    实验 0.5 学分,8 学时

    2/1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202

    教育政策与法规

    Education Policy and Law

    选修

    1

    16

    16

    2/1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203

    学校心理辅导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Schools

    选修

    1

    16

    8

    实验 0.5 学分,8 学时

    2/1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204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

    SpecialIssuesofAdolescentDevelopmentalPsychology

    选修

    2

    32

    22

    实验 0.5 学分,10 学时

    2/2

    教育基础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02010205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ors’ Thought

    选修

    2

    32

    32

    2/2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206

    教学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Teaching

    选修

    1

    16

    8

    实验 0.5 学分,8 学时

    2/1

    学科教育类课程

    02010207

    教育哲学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选修

    2

    32

    22

    实验 0.5 学分,10 学时

    2/2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208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Cas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选修

    1

    16

    8

    实验 0.5 学分,8 学时

    2/1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20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选修

    1

    16

    8

    实验 0.5 学分,8 学时

    2/1

    教育基础课程

    小 计

    注:208 学时,14 学分(其中必修:160 学时,11 学分;选修:48 学时,3 学分)。

    师范类专业:除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外,各系(部)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选修和必修课程或另设其它课程,原则上总学分14学分,其中必修课10学分。


    科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四、实践创新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见习实习

    教育见习

    Educational Probation

    必修

    2

    4

    教育实践课程

    4 学期安排

    教育实习

    Education Practice

    必修

    7

    14

    教育实践课程

    5 学期安排

    教育研习

    Education Study

    必修

    1

    2

    教育实践课程

    5 学期安排

    实验实训

    课堂教学实践与训练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必修

    2

    4

    教育实践课程

    4 学期安排

    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必修

    6

    10

    78 学期安排

    学科考赛

    学科竞赛及获奖

    选修

    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省、校大学生物理教学技

    能竞赛,辩论赛,物理知识竞赛等(校 1、省 2、国 4

    属“第二课堂”类,学分认定审核详见实施细则,各模块之间,选修模块可互换学分,必修模块不允许互换学分。多余限选学

    普通话等级证书

    必修

    1

    教学单位制定细则并组织核定(三级甲等)。

    计算机类等级证书

    选修

    2

    视发证单位、证书类别、获证等级及专业类别等情况赋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0.5 分、二级 1 分,三级 2 分,四级 4 分)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外语类等级证书

    选修

    2

    视发证单位、证书类别、获证等级及专业类别赋分。(大学英语四级 1 分、六级考试 2 分)

    分可换为选修学分

    创新创业

    各级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选修

    1

    视参与次数、表现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3 .

    发表学术论文

    选修

    1

    以每发表一篇计算。视正式公开与否、发表媒体或会议规模、字数篇幅、评价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发表文章作品

    选修

    1

    以每发表一篇计算。视正式公开与否、发表媒体、文体、篇幅、反响等情况赋分。(校 1

    2、国 4

    出版著作/作品/.专辑

    选修

    1

    以每出版一部计算。视正式出版与否、出版单位、印数版次、社会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

    情况赋分。(校 1、省 2、国 4

    发明及专利

    选修

    2

    以每项计算。

    学生创新科研项目

    选修

    2

    以每项计算。视立项单位、项目等级、个人排名、完成结项等情况赋分。

    参与教师项目研究

    选修

    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项得分不超过 5

    学术报告讲座活动

    选修

    1

    视参加次数、表现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3 分。(0.1 /次)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社会实践

    各级各类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

    选修

    1

    视活动规模、参与态度、任务作用、工作业绩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5 分。

    1 /学期)

    校外社会调查

    必修

    1

    2周

    以每次计算。鼓励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调查,由思政部负责组织和考核

    暑期三下乡等活动

    选修

    1

    2周

    以每次计算。宣传部、团委、教学单位制定细则并组织核定

    暑期校外勤工俭学

    选修

    1

    以每次计算。视活动时间、成效收获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社会服务

    必修

    1

    2周

    强调运用所学专业开展社会服务。视服务形式、参与程度、水平成效、评价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5 分。

    自主创业

    选修

    2

    视创业形式、参与程度、水平成效、评价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

    不超过 8 .

    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

    必修

    1

    2周

    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以每次计算。由团委制定细则并组织核定

    其它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获奖等级等情况赋分.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证书

    选修

    2

    以每获一证计算。视证书类别、获证等级、效用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行业注册/资格证书

    选修

    2

    以每获一证计算。视获证等级、效用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其他

    体育艺术活动及获奖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获奖等级等情况赋分.(校 1、省 2、国 4

    学生团体活动及获奖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获奖等级等情况赋分.(校 1、省 2、国 4

    校内义务劳动

    必修

    1

    1周

    视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劳动效果赋分,由学生处负责组织实施并考核.

    助教助研助管活动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等情况赋分.

    其它实践活动

    选修

    1

    注:最低学分要求:24 学分(其中必修:23 学分;选修:1 学分)

    Copyright © 2012-2022 长治学院物理系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83号 晋ICP备160069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