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
第二级认证
应知应会手册
物理系 编制二〇二一年十月
长治学院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目 录
一、学校基本情况........................................................................................................1
1.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1
2. 办学方向与定位...............................................................................................1
3. 学校发展思路...................................................................................................1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2
5. “三群一链”专业结构布局...........................................................................3
6. 学校机构设置概况...........................................................................................3
7. 学校的历史沿革...............................................................................................3
8. 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4
9. 全国优秀教师、各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和三晋英才...................5
10. 2019—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
11. 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设置.............................................................................6
12. 专业建设.......................................................................................................10
16. 图书馆藏书资源情况...................................................................................12
17. 学院获得的省级以上奖励情况...................................................................12
18. 专任教师情况...............................................................................................15
19. 优秀教学成果奖...........................................................................................15
20. 在校生人数及各专业班级概况...................................................................17
21. 各类教室一览表...........................................................................................20
22.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
23. 协同育人项目情况.......................................................................................22
24. “1331工程”建设情况..............................................................................23 二、物理学专业介绍..................................................................................................27
1. 物理学专业历史发展情况怎样?.................................................................27
2. 物理学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何?.................................................................27
3. 物理学专业的办学理念是什么?.................................................................27
4. 物理学专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27
5. 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27
6. 物理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包括哪些内容?.....................................................28
I
长治学院物理系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7. 物理学专业的学制、学位和最低学分怎样?.............................................29
8. 物理学专业的课程构成怎样?.....................................................................29
9. 物理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有哪些?.............................................29
10. 物理学专业的实训场所有哪些?...............................................................30
11. 物理学专业近三年的实习基地有哪些?...................................................30
12. 物理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是如何开展的?是如何培养师范生基本技能的?.......................................................................................................................31
13. 物理学专业怎样如何进行综合素质测评?...............................................32
14. 物理学专业怎样如何进行学业预警?.......................................................32
15. 物理学专业教师近五年科研与教学改革成果怎样?...............................33
16. 近三年物理学专业招生情况如何?...........................................................33
17. 近五年物理学专业师范生获奖情况如何?...............................................35
18. 近三年物理学专业师范生考研情况如何?...............................................36
19. 近三年物理学专业就业情况、考取教师资格证情况等如何?...............39
20. 物理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突出特点有哪些?...............................................39
三、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41
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41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41
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1
4. 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42
5.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42
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43
7.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进行专业化管理?.....................................................44
8.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什么?.............................................44
9.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架构如何?.................................45
10.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45
11.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落实“学生中心”的教育观?...............................45
1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45
13.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46
II
长治学院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14.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46
15.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观?...............................47
1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47
17.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的遴选标准和程序有哪些?...........................48
18. 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如何构成?...........................................48
19. 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是什么?...............................48
20.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49
21. 学校申请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条件有哪些?.......................................49
22. 为什么说自评是专业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50
23. 如何规范地撰写自评报告?.......................................................................50
24.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50
25.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如何促进参评专业持续改进的?...............................51
26.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有哪些回避和保密要求?...........................................51
27.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争议如何处理?.......................................................52
28. 师范类专业认证纪律有哪些要求?...........................................................52
29.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接受内外部监督?...................................................52
30. 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是指什么?...................53
31.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考查范围具体包括哪些指标?...................53
3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考查特色是什么?.......................................................53
33. 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53
34.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54
35. 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54
36. 学科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有何新的要求?...........54
四、 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访谈要点及注意事项......................................................56
1. 访谈总体要求.................................................................................................56
2. 访谈核心问题.................................................................................................56
III
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一、学校基本情况
1.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校风:团结、严谨、敬业、创新教风:德高业精、诲人不倦学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2. 办学方向与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有区域代表性的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
办学层次定位: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以师范教育为鲜明特色,文理基础学科为支撑,新兴应用学科为增长点,多学科协调发展。
3. 学校发展思路
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发展转型、两个重点提升、三个着力优化、四个努力增加、五个明显提高”和“六大工程”:
一个发展转型—推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内涵发展转型。
两个重点提升—重点提升以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素质、教书育人水平为核心的师资队伍质量,重点提升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个着力优化—着力优化办学育人环境和师生教学、生活条件,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和干部、职工队伍各方面结构与能力素质,着力优化校风、教风、学风特别是师德师风和管理、服务工作作风。
四个努力增加—努力增加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和博士、教授等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努力增加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标志性成果和管理服务领域重要成果,努力增加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科技文化等活动成果,努力增加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师生工作、生活与发展的软硬件基础保障。
五个明显提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学科和专业建设质量、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就业创业竞争力等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服务我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六大工程”:党建龙头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学科科研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和谐民生工程。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提出了 “12345”人才培养工作要求,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一个目标—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融合两项计划—融合专业培养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素质拓展要素、在素质拓展中延伸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建构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培养四种能力—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就业创业及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五种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
学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与校际合作教育平台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5. “三群一链”专业结构布局
面向地方主导产业,服务晋东南制药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区域经济建设专业群;面向社会管理,服务地方政治、旅游事业专业群;面向现代教师教育事业,服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专业群;面向现代文化服务产业,服务地方文化专业链。
6. 学校机构设置概况
现设党政管理机构 22 个,分别为: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武装部)、离退休人员管理部、机关党委、教务部、科研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工作部)、国际交流中心、计财部、审计部、资产管理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后勤部、基建部、工会、团委。
设有 16 个教学机构,分别为: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外语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成人教学部、公共社科教研部
(学报编辑部)。
设有教辅机构 4 个,分别为: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实验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设有科研机构 14 个,分别为:太行山文化生态研究院、上党文化研究所、方言研究所、太行山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教育研究所、书画艺术研究所、比较政治与地方治理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科普研究所、数据安全与密码技术研究所、赵树理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
附属单位 1 个: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
7. 学校的历史沿革
长治学院的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 1958 年,成为上党地区唯一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2 年停办,1978 年复校。2000 年,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 年 5 月,经教育部批准,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校名定为长治学院。2013 年 10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 年 10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8. 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
(1) 教学名师(14 人):
省级教学名师(6 人):茹文明(生命科学系退休)、王铁云(物理系退休)、赵巨涛(数学系调离)、张桂萍(生命科学系)、周成勇(化学系)、刘瑞祥(生命科学系)
校级教学名师(8 人):张芳萍(中文系调离)、卫崇文(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李学斌(计算机系 退休)、段建宏(历史与旅游管理系)、郭佳(外语系)、王慧群(数学系)、白海艳(生命科学系)、杨晓娟(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中青年骨干教师(101 人):
中文系(8 人):张文霞、王利、赵栋栋、梁永红(调离)、王嘉、李金梅、郭旭魁、李刚
马克思主义学院(4 人):任红霞、宋渊渊、蔡璐、常晶
法律与经济学系(7 人):普金霞、秦楼月、苏蒲霞、王艳、赵丽琴、李丽、裴建华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9 人):段建宏、张伟兵、齐小艳、赵艳霞、李鹏学、李荣、朱文广、王翠平、张碧星
外语系(9 人):赵联斌、李砚霞、梁旭红、王文霞、张慧智、郭佳、龙晋巧、张朝阳、尹航
数学系(9 人):赵巨涛(调离)、张俊青、王慧群、杨芳、王飞、张安玲、董建新、李建丽、王颖俐
物理系(8 人):刘建伟、郝瑞宇、张秀秀、周小芳、何春乐、李建伟、逯美红、贾兰芳
生命科学系(5 人):任嘉红、雷海英、王琦、王玺、金山
化学系(7 人):李燕、黄学梅、王彩荣、李敏、李慧、毛晓明、武曦
计算机系(10 人):马桂芳、王崇霞、吴海霞、李艳玲、李静雅、李慧
芳、李慧玲、杜丽美、赵晓丽、陈鑫
音乐舞蹈系(9 人):段永慧、柳亚飞、李向峰、李大鹏、王小林、席向锋、常晋霞、董郑峰、侯晋芳
体育系(5 人):李明、盖王芳、赵国武、于量、周银
美术系(8 人):苗勇忠、郭孝波、王立源、刘磊、徐勤海、郝沛沛、郭佳琳、王瑾教育系(3 人):梁军萍、宋志燕、冯莎
9. 全国优秀教师、各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和三晋英才
(1) 全国优秀教师(1 人):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2 人):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军
(化学系)
(3)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 人):任嘉红(生命科学系)、郝峰(音乐舞蹈系)
(4)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 人):段建宏(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王志军(化学系)、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利(中文系)
(5) 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 人):白海艳(生命科学学系)、连玮
(计算机系)
(6) “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8 人):茹文明(生命科学系退休)、赵巨涛(数学系调离)、张桂萍(生命科学系)、周成勇(化学系)、刘瑞祥
(生命科学系)、任嘉红(生命科学系)、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郝峰
(音乐舞蹈系)
(7) “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8 人):韩春(化学系)、胡建燃(生命科学系调离)、黄长明(物理系)、连玮(计算机系)、齐小艳(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王利(中文系)、张凡(物理系)、王志军(化学系)
(8) 校级学术带头人(13 人):王利(中文系)、朱文广(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刘满芸(外语系)、赵联斌(外语系)、郭佳(外语系)、常晶(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爱兵(教育系)、白海艳(生命科学系)、焦海华(生命科学系)、李燕(化学系)、毛晓明(化学系)、王慧群(数学系)、连玮(计算机系)
10. 2019—2023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序号 |
学科门类 |
委员 |
所属院系 |
1 |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
郝勇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赵巨涛 (调离) |
数学系 |
3 |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杨晓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 |
体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柴仲学 |
体育系 |
5 |
教育学与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孙志刚 |
教育系 |
6 |
农学与食品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铁军 |
生命科学系 |
7 |
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段建宏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8 |
化学、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王志军 |
化学系 |
9 |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
郝瑞宇 |
物理系 |
10 |
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含公共课教学) |
周小芳 |
物理系 |
11. 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 41 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1 个专业)、法学(2 个专业)、教育学(4 个专业)、文学(7 个专业)、历史学(2 个专业)、理学(8 个专业)、工学(6 个专业)、管理学(4 个专业)、医学(1 个专业)和艺术学(6 个专业)等 10 个学科门类。现开设的新专业(毕业生不满三届)有 11 个,分别为:应用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翻译、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环境生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商务英语、药物化学、网络与新媒体、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见下表:
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1.师范类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科门类 |
专业大类 |
学位授予门类 |
所属院系 |
设置时间 |
批准文号 |
备注 |
1 |
汉语言文学 |
050101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2 |
秘书学 |
050107T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07.2 |
教高[2007]4 号 |
2007年开始”文秘教育”招生, 2013年起改为“秘书学”招生, 2016年开始按非师范类招生,2018 年起停招 |
3 |
历史学 |
060101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4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3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5 |
英语 |
050201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6 |
学前教育 |
040106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教育系 |
2012.2 |
教高[2012]2 号 |
2014 年开始招生 |
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070101 |
理学 |
数学类 |
理学 |
数学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070102 |
理学 |
数学类 |
理学 |
数学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2018 年间招,2019 年起停招 |
9 |
物理学 |
070201 |
理学 |
物理学类 |
理学 |
物理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10 |
教育技术学 |
040104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物理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2018 年起停招 |
11 |
生物科学 |
071001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理学 |
生命科学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12 |
化学 |
070301 |
理学 |
化学类 |
理学 |
化学系 |
2004.6 |
教高司函[2004]148 号 |
2004 年开始招生 |
13 |
体育教育 |
040201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 |
体育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 号 |
2005 年开始招生 |
14 |
音乐学 |
130202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 |
15 |
舞蹈学 |
130205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 |
16 |
美术学 |
130401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艺术学 |
美术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 |
17 |
科学教育 |
040102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学 |
物理系 |
2021.2 |
教高函[2021]1 号 |
2021 年开始招生 |
- 7 -
长治学院物理系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2.非师范类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科门类 |
专业大类 |
学位授予门类 |
所属院系 |
设置时间 |
批准文号 |
备注 |
1 |
新闻学 |
050301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 号 |
2005 年开始招生 |
2 |
网络与新媒体 |
050306T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学 |
中文系 |
2019.3 |
教高函[2019]7 号 |
2020 年开始招生 |
3 |
公共事业管理 |
120401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管理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9 年开始招生,2018 年起停招 |
4 |
旅游管理 |
120901K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 |
5 |
酒店管理 |
120902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管理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17.3 |
教高[2017]2 号 |
2017 年开始招生 |
6 |
文化遗产 |
060107T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2020.3 |
教高函[2020]2 号 |
2020 年开始招生 |
7 |
法学 |
030101K |
法学 |
法学 |
法学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 号 |
2005 年开始招生 |
8 |
经济学 |
020101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2007.2 |
教高[2007]4 号 |
2010 年开始招生 |
9 |
财务管理 |
120204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学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2017.3 |
教高[2017]2 号 |
2017 年开始招生 |
10 |
翻译 |
050261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16.2 |
教高函[2016]2 号 |
2016 年开始招生 |
11 |
商务英语 |
050262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学 |
外语系 |
2018.3 |
教高函[2018]4 号 |
2018 年开始招生 |
12 |
应用统计学 |
071202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理学 |
数学系 |
2016.2 |
教高函[2016]2 号 |
2016 年开始招生 |
1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080714T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理学 |
物理系 |
2007.2 |
教高[2007]4 号 |
2008 年开始招生 |
1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080705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理学 |
物理系 |
2016.2 |
教高函[2016]2 号 |
2016 年开始招生 |
15 |
生物技术 |
071002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工学 |
生命科学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9 年开始招生 |
16 |
环境生态工程 |
082504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工学 |
生命科学系 |
2018.3 |
教高函[2018]4 号 |
2018 年开始招生 |
17 |
化学生物学 |
070303T |
理学 |
化学类 |
理学 |
化学系 |
2007.2 |
教高[2007]4 号 |
2010 年开始招生 |
18 |
药物化学 |
100706T |
医学 |
药学类 |
理学 |
化学系 |
2019.3 |
教高函[2019]7 号 |
2019 年开始招生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理学 |
计算机系 |
2005.2 |
教高函[2005]7 号 |
2004年开始招生,2016年开始师范与非师范类兼招,2018年间招,2019年恢复师范与非师范类兼招 |
20 |
网络工程 |
080903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学 |
计算机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06 年开始招生 |
2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080910T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学 |
计算机系 |
2018.3 |
教高函[2018]4 号 |
2018 年开始招生 |
22 |
舞蹈表演 |
130204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06.3 |
教高[2006]1 号 |
2013年分离自“舞蹈学”开始招生,2019年起停招 |
- 8 -
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第二级认证应知应会手册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科门类 |
专业大类 |
学位授予门类 |
所属院系 |
设置时间 |
批准文号 |
备注 |
23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艺术学 |
美术系 |
2007.2 |
教高[2007]4 号 |
2007年开始“艺术设计”招生,2013年起改为 “视觉传达设计”招生 |
24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130208TK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系 |
2021.2 |
教高函[2021]1 号 |
2021 年开始招生 |
- 9 -
12. 专业建设
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 个):音乐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 个):生物科学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4 个):生物科学、网络工程、舞蹈学、思想政治教育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2 个):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 个):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 个):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旅游管
理、法学、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音乐学、舞蹈学、学前教育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 个):生物科学、历史学校级重点扶持建设专业(2 个):法学、网络工程具体专业建设情况见下表:
长治学院各级专业建设一览表
序号 |
立项时间 |
项目类型 |
级别 |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负责人 |
1 |
2007 |
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 |
国家级 |
音乐舞蹈系 |
音乐学 |
柴广育 (调离) |
2 |
2010 |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国家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茹文明 (退休) |
3 |
2013 |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国家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茹文明 (退休) |
4 |
2010 |
特色专业 |
省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茹文明 (退休) |
5 |
2013 |
特色专业 |
省级 |
音乐舞蹈系 |
舞蹈学 |
柴广育 (调离) |
6 |
2014 |
特色专业 |
省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7 |
2015 |
特色专业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8 |
2017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铁军 |
9 |
2018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10 |
2019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刘瑞祥 |
11 |
2020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12 |
2020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段建宏 |
13 |
2020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王利 |
14 |
2021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外语系 |
英语 |
郭佳 |
15 |
2021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16 |
2021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物理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 |
周小芳 |
17 |
2007 |
重点建设专业 |
校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刘瑞祥 |
18 |
2007 |
重点建设专业 |
校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段建宏 |
19 |
2013 |
重点扶持建设专业 |
校级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法学 |
普金霞 |
20 |
2013 |
重点扶持建设专业 |
校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21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刘瑞祥 |
22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王利 |
23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中文系 |
新闻学 |
郭旭魁 |
24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段建宏 |
25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张碧星 |
26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法学 |
普金霞 |
27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经济学 |
秦楼月 |
28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杨晓娟 |
29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王慧群 |
30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物理系 |
物理学 |
张凡 |
31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物理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周小芳 |
32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化学系 |
化学 |
周成勇 |
33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化学系 |
化学生物学 |
王志军 |
34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外语系 |
英语 |
郭佳 |
35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王新龙 |
36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计算机系 |
网络工程 |
张剑妹 |
37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音乐舞蹈系 |
音乐学 |
李大鹏 |
38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音乐舞蹈系 |
舞蹈学 |
席向锋 |
39 |
2020 |
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校级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孙志刚 |
16. 图书馆藏书资源情况
长治学院图书馆围绕学院特色、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要求,已逐渐形成文、史、理、工并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总建筑面积为 20823 平方米,其中北校区图书馆 8071 平方米、南校区图书馆 12752 平方米。图书馆现有各种阅览室 16 个、朗读室 1 个、自习室 5 个、阅览座位 2727 个。其中北校分别有书库两个、专业资料室、过刊阅览室、综合阅览室、期刊报纸阅览室、古籍库、样本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 9 个阅览室及 3 个自习室;南校有书库、专业资料室、过刊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美体阅览室、期刊报纸阅览室、参考资料室等 7 个阅览室、1 个朗读室及 2 个自习室。
近三年,新增纸质图书 67533 册,新增电子图书 508000 册;年生均新增纸质图书 22511 册,年生均新增电子图书 169333 册,平均每年征订期刊 747 种。截止 2020 年底,纸质图书总馆藏为 122.9 万册,生均 92.7 册;电子图书(镜像)总量 154 万册,生均 116.1 册;拥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 14 个;并藏有较珍贵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申报》等大型文献资料。
17. 学院获得的省级以上奖励情况
2007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 2006—2007年度“高校文明单位”称号。
2007 年,山西省综治委、教育厅、公安厅授予长治学院“2006 年度山西省首批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称号。
2007 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
年,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长治学院团委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工作奖。
年,山西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等联合表彰长治学院为 2007 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2008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
年,山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合唱协会授予音乐舞蹈系山西省第四届
“三晋之春”合唱比赛音乐会“春花奖”。
年,山西省高校工委授予生化系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奖。
年,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08—2009 年度
文明单位标兵。
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年,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10—2011 年文明和谐单位。
2011 年,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授予山西省第十一届“育人杯”先进集体。
2011 年,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山西赛区组委会授予长治学院团委
“漳村印象”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长治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11 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团委“动感地带”第七届山西省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组织奖。
2011 年,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生物系植物学教学团队被授予转型跨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荣誉称号。
年,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黄河律师杯”首届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最佳组织奖。
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 2011 年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长治学院团委 2011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特色奖。
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授予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优秀组织奖。
2012年,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长治学院“山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年,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12—2013 年高校文明单位。
2013 年,外语系被授予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2013 年,山西省健美操协会授予长治学院突出贡献奖。
2013 年,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12—2013 年度“高校文明单位”称号。
2015 年,团中央授予法律与经济学系法学 1202 班团支部全国高校“全国示范团支部”称号。
年,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14—2015 年度
“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年,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14—2015 年度
“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年,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综治委、山西省公安厅授予长治学院
2016—2017 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2017 年,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授予长治学院 2016—2017 年度
“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年,山西省健美操协会授予长治学院突出贡献奖。
年,共青团山西省授予法学 1601 班团支部“山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赵正“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武泽林“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长治学院团委“2016—2017 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2018 年,化学系教师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
年,团中央授予长治学院 2018 年“逐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百所高校上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
2018年,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长治学院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9年,中共山西省政法委员会、团省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授予长治学院团委“华炬杯”第八届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优秀组织奖。
年,共青团山西省授予长治学院思政部 16 级 2 班团支部 2018 年度
“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19 年,山西省政法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授予长治学院 2018 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2019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2019 年,生命科学系学生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19 年,长治学院获得“2019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优秀组织奖”。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授予长治学院 2018 年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年,2020 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年,长治学院被省纪委监委评定为省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 2019 年度
“优秀等次”。
年,长治学院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18. 专任教师情况
长治学院各院系专任教师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各院系 |
人数 |
职称 |
学位 |
|
年龄 |
|
正高 |
副高 |
其他 |
博士 |
硕士 |
其他 |
35 岁以下 |
36-45 岁 |
46-55 岁 |
56 岁以上 |
1 |
中文系 |
47 |
1 |
14 |
32 |
10 |
34 |
3 |
16 |
19 |
11 |
1 |
2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41 |
1 |
11 |
29 |
8 |
30 |
3 |
15 |
19 |
4 |
3 |
3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44 |
0 |
10 |
34 |
5 |
36 |
3 |
19 |
17 |
6 |
2 |
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6 |
2 |
10 |
24 |
9 |
25 |
2 |
20 |
9 |
4 |
3 |
5 |
体育系 |
36 |
0 |
9 |
27 |
1 |
32 |
3 |
15 |
16 |
3 |
2 |
6 |
美术系 |
42 |
0 |
3 |
39 |
0 |
35 |
7 |
12 |
22 |
6 |
2 |
7 |
计算机系 |
45 |
3 |
14 |
28 |
5 |
37 |
3 |
9 |
28 |
4 |
4 |
8 |
外语系 |
57 |
2 |
20 |
35 |
1 |
52 |
4 |
12 |
29 |
12 |
4 |
9 |
数学系 |
47 |
1 |
23 |
23 |
9 |
36 |
2 |
15 |
19 |
9 |
4 |
10 |
化学系 |
39 |
5 |
13 |
21 |
23 |
15 |
1 |
22 |
9 |
4 |
4 |
11 |
生命科学系 |
40 |
8 |
10 |
22 |
21 |
19 |
0 |
19 |
10 |
7 |
4 |
12 |
物理系 |
55 |
3 |
13 |
39 |
14 |
37 |
4 |
24 |
26 |
2 |
3 |
13 |
音乐舞蹈系 |
38 |
3 |
15 |
20 |
1 |
31 |
6 |
4 |
30 |
2 |
2 |
14 |
教育系 |
23 |
2 |
9 |
12 |
0 |
20 |
3 |
10 |
5 |
5 |
3 |
|
合计 |
590 |
31 |
174 |
385 |
107 |
439 |
44 |
212 |
258 |
79 |
41 |
19. 优秀教学成果奖
长治学院各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时间 |
级别 |
院系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成员 |
2008 |
省级二等奖 |
物理系 |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王铁云 (退休) |
琚爱堂(退休)张国文 (退休)王保祥李翻 |
数学系 |
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
赵巨涛 (调离) |
李海增(调离)闫慧凰王建珍王慧群 |
2010 |
省级二等奖 |
音乐舞蹈系 |
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试点教学研究与实践 |
柴广育 (调离) |
段永慧尚艳刘婷婷常佳 |
省级三等奖 |
数学系 |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
武江红 |
杨芳张俊青赵巨涛(调离)李海增(调离) |
化学系 |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
贾忠明 (退休) |
王璟琳(退休)王志军史根生(退休)郭福林 |
生命科学系 |
遗传学 CAI 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刘瑞祥 |
任嘉红侯沁文靳永胜 (退休)申双龙(退休) |
2012 |
省级一等奖 |
教育系 |
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地方本科高师院校教育改革研究 |
李忠康 (退休) |
刘建伟宋志燕冯莎黄学梅 |
省级二等奖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关于将山西地域知识引入《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研究 |
段建宏 |
卫崇文王建华(退休)王荣林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赵巨涛 (调离) |
张俊青杨芳王慧群李海增(调离) |
时间 |
级别 |
院系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成员 |
|
|
物理系 |
MATLAB 软件支持下的物理教学与研究 |
王福谦 (退休) |
蔡保平贾兰芳袁建法 |
省级三等奖 |
生命科学系 |
贯穿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刘瑞祥 |
李云玲秦永燕侯沁文任嘉红 |
外语系 |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培训实践 |
龙晋巧 |
郭佳刘满芸郭育红李正娜 |
化学系 |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
周成勇 |
李燕王彩荣靳永胜(退休)崔瑜瑾 |
2015 |
校级二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
郭佳 |
光彩虹尚喜梅郭辉刘满芸 |
计算机系 |
基于知识点的《汇编语言》课件设计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
郭咏梅 |
张剑妹马桂芳刘丽丽 |
外语系 |
“生态翻译”理论支持下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
李砚霞 |
刘满芸马朝霞 |
校级三等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 |
杨晓娟 |
常静李俊清李荣 |
教育系 |
高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改革研究 |
马爱兵 |
李忠康(退休)冯莎贾兰芳 |
体育系 |
啦啦操培训与推广 |
柴仲学 |
李明刘大伟李俊城牛晶晶 |
2017 |
校级一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外语类专业翻译教学模式转型及其本地化服务研究与实践 |
刘满芸 |
李砚霞程娇卫永清 |
校级二等奖 |
生命科学系 |
动物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 |
白海艳 |
史宝忠边高鹏焦海华 |
外语系 |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
赵联斌 |
郭尚兴李砚霞 |
外语系 |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语音教学与实践成果 |
杨晚英 (退休) |
张雅高渊媛 |
中文系 |
文秘教育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
李晓宏 |
王利毛郭平(调离) |
数学系 |
大学《数学哲学与数学史》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 |
张俊青 |
阎慧凰武江红杨芳 |
2017 |
省级特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
郭佳 |
光彩虹尚喜梅郭辉龙晋巧 |
省级一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转型及其本地化服务研究与实践 |
刘满芸 |
李砚霞程娇卫永清 |
省级二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语音教学与实践成果 |
杨晚英 (退休) |
张雅高渊媛 |
外语系 |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
赵联斌 |
郭尚兴李砚霞 |
中文系 |
文秘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
李晓宏 |
王利毛郭平(调离) |
2019 |
省级一等奖 |
生命科学系 |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
白海艳 |
史宝忠铁军袁爽爽李莉 |
省级二等奖 |
外语系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体系多维创新与实践 |
光彩虹 |
郭佳彭剑娥杨晚英尚喜梅 |
计算机系 |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艳玲 |
张剑妹马桂芳王文溥杜丽美 |
物理系 |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视阈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建伟 |
黄学梅袁爽爽杨芳 |
外语系 |
《应用型院校明晰式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龙晋巧 |
郭佳王文霞 |
时间 |
级别 |
院系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成员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
杨晓娟 |
苗露露任红霞常静宋渊渊 |
2021 |
校级特等奖 |
长治学院 |
三全育人视角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郝勇东 |
任红霞赵巨涛(调离)蔡璐杜卓慧李书文 |
教务部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赵巨涛 (调离) |
贾兰芳杨丽忠王铁云 (退休) |
校级一等奖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山西地域文化在地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分类构建研究 |
段建宏 |
何海斌张碧星周晓丽赵艳霞 |
生命科学系 |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任嘉红 |
陈艳彬晋婷婷李云玲刘瑞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项目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任红霞 |
郝勇东苗露露杨晓娟杜卓慧 |
教育系 |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孙志刚 |
李潇张霞肖夏卢彦伊 |
计算机系 |
面向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离散数学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 |
张剑妹 |
李艳玲郭咏梅赵秀梅杜丽美 |
生命科学系 |
植物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
金山 |
铁军张桂萍茹文明(退休)秦永燕 |
校级二等奖 |
音乐舞蹈系 |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段永慧 |
董郑峰王小林尚艳 |
化学系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
李燕 |
李慧梁亚琴毛晓明秦鹂 |
数学系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
王慧群 |
闫慧凰武惠俊赵巨涛 (调离)王娇 |
计算机系 |
以能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郭咏梅 |
张剑妹赵秀梅韩冰马桂芳 |
中文系 |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
王利 |
张文霞李金梅张威娜 |
外语系 |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晋胜利 |
王文霞张朝阳赵亚莉马朝霞 |
20. 在校生人数及各专业班级概况
各院系在校生人数统计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班级 |
各专业人数 |
院系合计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4 |
16 |
858 |
1385 |
网络与新媒体 |
4 |
2 |
109 |
新闻学 |
4 |
8 |
41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11 |
574 |
574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酒店管理 |
4 |
4 |
194 |
1206 |
历史学 |
4 |
8 |
426 |
旅游管理 |
4 |
8 |
383 |
旅游管理(专升本) |
2 |
2 |
105 |
文化遗产 |
4 |
2 |
98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财务管理 |
4 |
4 |
211 |
1202 |
法学 |
4 |
12 |
606 |
法学(二学位) |
2 |
1 |
2 |
经济学 |
4 |
8 |
383 |
外语系 |
翻译 |
4 |
4 |
154 |
898 |
商务英语 |
4 |
9 |
338 |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班级 |
各专业人数 |
院系合计 |
|
英语 |
4 |
8 |
326 |
|
英语(专升本) |
2 |
2 |
80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4 |
5 |
255 |
701 |
学前教育(对口) |
4 |
4 |
196 |
学前教育(二学位) |
2 |
1 |
1 |
学前教育(专升本) |
2 |
5 |
249 |
音乐舞蹈系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4 |
3 |
157 |
1321 |
舞蹈表演 |
4 |
1 |
20 |
舞蹈学 |
4 |
7 |
347 |
舞蹈学(对口) |
4 |
4 |
197 |
舞蹈学(二学位) |
2 |
1 |
1 |
舞蹈学(专升本) |
2 |
2 |
79 |
音乐学 |
4 |
9 |
440 |
音乐学(专升本) |
2 |
2 |
80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4 |
12 |
599 |
666 |
体育教育(专升本) |
2 |
2 |
67 |
美术系 |
美术学 |
4 |
8 |
416 |
1053 |
美术学(专升本) |
2 |
2 |
89 |
视觉传达设计 |
4 |
9 |
451 |
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 |
2 |
2 |
97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12 |
593 |
896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升本) |
2 |
2 |
98 |
应用统计学 |
4 |
4 |
205 |
物理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 |
8 |
389 |
118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二学位) |
2 |
1 |
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7 |
349 |
科学教育 |
4 |
1 |
52 |
物理学 |
4 |
8 |
392 |
化学系 |
化学 |
4 |
8 |
395 |
783 |
化学生物学 |
4 |
5 |
241 |
药物化学 |
4 |
3 |
147 |
生命科学系 |
环境生态工程 |
4 |
4 |
188 |
771 |
生物技术 |
4 |
4 |
192 |
生物科学 |
4 |
8 |
391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3 |
158 |
104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4 |
2 |
9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 |
8 |
398 |
网络工程 |
4 |
8 |
391 |
合计 |
|
|
284 |
13683 |
13683 |
截止 2021 年 9 月 14 日,2018 级共 2941 人,2019 级 3020 人,2020 级 3925 人,2021 级 3797 人。 |
师范类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班级 |
各专业人数 |
院系合计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4 |
16 |
858 |
85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11 |
574 |
574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历史学 |
4 |
8 |
426 |
426 |
外语系 |
英语 |
4 |
8 |
326 |
406 |
|
|
|
|
|
英语(专升本) |
2 |
2 |
80 |
|
教育系 |
学前教育 |
4 |
5 |
255 |
701 |
学前教育(对口) |
4 |
4 |
196 |
|
|
|
|
|
学前教育(二学位) |
2 |
1 |
1 |
|
学前教育(专升本) |
2 |
5 |
249 |
音乐舞蹈系 |
舞蹈学 舞蹈学(对口) |
4 4 |
7 4 |
347 197 |
1144 |
舞蹈学(二学位) |
2 |
1 |
1 |
|
|
|
|
|
舞蹈学(专升本) |
2 |
2 |
79 |
|
音乐学 |
4 |
9 |
440 |
音乐学(专升本) |
2 |
2 |
80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 |
4 |
12 |
599 |
666 |
|
|
|
|
|
体育教育(专升本) |
2 |
2 |
67 |
|
美术系 |
美术学 |
4 |
8 |
416 |
505 |
|
|
|
|
|
美术学(专升本) |
2 |
2 |
89 |
|
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12 |
593 |
691 |
|
|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升本) |
2 |
2 |
98 |
|
物理系 |
科学教育 |
4 |
1 |
52 |
444 |
|
|
|
|
|
物理学 |
4 |
8 |
392 |
|
化学系 |
化学 |
4 |
8 |
395 |
395 |
生命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4 |
8 |
391 |
391 |
合计 |
|
|
148 |
7201 |
7201 |
截止 2021 年 9 月 14 日,2018 级共 1542 人,2019 级 1571 人,2020 级 2162 人,2021 级 1926 人。 |
21. 各类教室一览表
教室类型 |
教室数 |
|
容量 (座位) |
北校 |
|
南校 |
多媒体 |
66 |
|
53 |
10134 |
语音实验室 |
8 |
|
3 |
614 |
计算机机房 |
6 |
|
5 |
707 |
计算机实验室 |
16 |
|
0 |
944 |
视听教室 |
5 |
|
0 |
278 |
录播室 |
2 |
|
0 |
100 |
微课室 |
2 |
|
0 |
67 |
总计 |
105 |
|
61 |
12844 |
22.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长治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
级别 |
数量 |
备注 |
特色专业 |
国家级 |
1 |
生物科学 |
省级 |
4 |
生物科学、舞蹈学、网络工程、思想政治教育 |
一流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7 |
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 |
省级 |
2 |
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 |
教学名师 |
省级 |
6 |
茹文明(退休)、王铁云(退休)、张桂萍、赵巨涛(调离)、周成勇、刘瑞祥 |
校级 |
8 |
张芳萍(调离)、卫崇文、李学斌(退休)、段建宏、郭佳、王慧群、白海艳、杨晓娟 |
优秀教学团队 |
省级 |
2 |
植物学、语言学 |
校级 |
18 |
代数几何、光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据库系列课程、中国古代史、翻译、数学建模、有机化学、动物学、基础物理、大学英语、概率统计、基础英语、嵌入式技术课程群、软件工程课程群、微生物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球类 |
精品课程 |
省级 |
4 |
植物学、现代汉语、教育学、物理学 |
校级 |
12 |
现代汉语、遗传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国古代史、高等代数、C 语言程序设计、复变函数、刑法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动物学 |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省级 |
4 |
植物学、现代汉语、教育学、物理学 |
一流课程 (认定课程) |
省级 |
4 |
动物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大学计算机、遗传学实验 |
一流课程 (建设课程) |
省级 |
4 |
英语语音、离散结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一流课程 (培育课程) |
省级 |
5 |
健美操、光学、商务口译、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建设课程) |
省级 |
3 |
英语语音、光学、遗传学实验 |
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培育课程) |
省级 |
3 |
大学英语、高级英语、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
“课程思政”示范培育课程 |
校级 |
14 |
艺术概论、社会学、中国史学史、经济法、中国民族音乐、高等代数、金融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通信原理、光电信息物理基础、大学计算机 |
项目名称 |
级别 |
数量 |
备注 |
网络课程 |
校级 |
16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山西旅游文化、民法总论、综合商务英语 2、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商务口译、量子力学网络课程、动物学、生物化学、离散结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I、计算机网络、JavaEE 程序设 II |
优秀课程 |
校级 |
109 |
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近代史、史学概论、导游业务、管理学原理、语音、大学英语、高级英语、政治经济学、民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空间解析几何、数值分析(计算方法)、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光学、通信原理、教育技术学导论、普通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微生物工程、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民族音乐、篮球、健美操、招贴设计、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史、经济法、宪法、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翻译理论与实践、运筹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动力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化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中国古典舞身韵、田径、山水画、近世代数、组合数学、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工程光学、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基因工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Maya 动漫设计、操作系统、基础英语、词汇学、笔译、西方舞蹈史、舞蹈编导、声乐、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外国文学、中国历史文选、世界古代史、模拟法庭、刑法总论、ERP 管理、学科教学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体操、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编辑学 、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西方文化史、中级财务会计、综合英语、职场英语、翻译简史、学前教育学、中国舞蹈史、声乐理论与技能技法、物理光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仪器分析实验、细胞生物学、软件工程、数字逻辑、电子技术基础、大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
教学成果奖 |
省级特等 |
1 |
详见 18 优秀教学成果奖(长治学院各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
省级一等 |
3 |
省级二等 |
14 |
省级三等 |
6 |
校级特等 |
2 |
校级一等 |
7 |
校级二等 |
14 |
校级三等 |
3 |
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
省级 |
51 |
王铁云(退休)、郭佳、李晓宏、张剑妹、马爱兵、金山、杨晚英(退休)、张俊青、光彩虹、柴仲学、郭红岩、赵巨涛(调离)、李燕、杨丽忠、铁军、王崇霞、刘满芸、杨晓娟、王慧群、段永慧、郭咏梅、梁永红(调离)、龙晋巧、段建宏、任嘉红、马桂芳、翟明娟、王利、梁军萍、贾兰芳、冯莎、白海艳、王春、上官晋太、逯美红、赵艳霞、任 |
项目名称 |
级别 |
数量 |
备注 |
|
|
|
红霞、刘芳、张文丽、王崇霞、刘建伟、李大鹏、王飞、贺永泉、杨丽忠、光彩虹、李伟英、王翠平、李静雅、梁亚琴 |
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示范实验室) |
省级 |
7 |
生物本科高校基础示范实验室、物理本科高校基础示范实验室、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美术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2 |
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校级 |
2 |
生物学、音乐学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国家级 |
45 |
计算机 9 项、历史 6 项、数学 5 项、中文 1 项、物理 5 项、生物 4 项、化学 2 项、教育 2 项、思政 5 项、音乐 2 项、外语 3 项、法经 1 项 |
省级 |
157 |
计算机 15 项、历史 11 项、数学 13 项、物理 11 项、生物 22 项、化学 14 项、教育 6 项、音乐 17 项、外语 14 项、中文 8 项、思政 7 项、法经 9 项、美术 2 项、体育 5 项、就创 3 项 |
校级 |
83 |
计算机 14 项、历史 16 项、数学 4 项、中文 3 项、物理 6、生物 6 项、化学 7 项、教育 3 项、思政 7 项、音乐 2 项、外语 6 项、法经 6 项、体育 1 项、美术 2 项 |
23. 协同育人项目情况
长治学院协同育人项目情况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院系 |
合作单位 |
备注 |
1 |
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动物学》混合式“金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
白海艳 |
生命科学系 |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 |
基于U平台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
晋胜利 |
外语系 |
苏州驰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3 |
数值计算类课程体系的集群优化 |
王慧群 |
数学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4 |
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双师教师培养 |
郭佳 |
外语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5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培训 |
郭旭魁 |
中文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6 |
文创产品设计与创新人才培养 |
王剑芳 |
美术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7 |
有机固废好氧发酵3D仿真实验 |
赵青松 |
生命科学系 |
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8 |
基于大数据项目综合实训的教学改革实践 |
王新龙 |
计算机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9 |
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培养 |
张朝阳 |
外语系 |
厦门科方软件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0 |
电子信息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
何春乐 |
物理系 |
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1 |
校内“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
张勇 |
美术系 |
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2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单片机原理为例 |
张振红 |
物理系 |
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2020年教育部第二批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3 |
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郭佳 |
外语系 |
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 |
2020年教育部第二批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14 |
“产出导向法”教学有效性的元分析 |
王文霞 |
外语系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19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 |
24. “1331 工程”建设情况
“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太行山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系 |
铁军 |
2 |
功能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长治学院重点实验室 |
化学系 |
毛晓明 |
3 |
太行山药用植物组学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 |
长治学院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系 |
雷海英 |
“1331工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地方治理研究基地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常晶 |
2 |
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朱文广 |
“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靶向药物制备协同创新中心 |
山西省“1331 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提质增效计划建设项目 |
化学系 |
王志军 |
2 |
太行山药用植物生物肥料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1331 工程”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建设平台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3 |
山西省乡村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协同创新中心 |
公共社科教研部 |
张伟兵 |
4 |
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协同创新中心 |
计算机系 |
张剑妹 |
“1331工程”智库培育建设计划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晋东南区域乡村发展智库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智库培育建设计划项目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2 |
地方立法智库中心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智库培育建设计划项目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苏蒲霞 |
长治学院“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统计表
序号 |
学科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生态学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生命科学系 |
茹文明 (退休) |
2 |
化学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化学系 |
周成勇 |
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物理系 |
张凡 |
5 |
中国史 |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6 |
生态学 |
山西省“1331 工程” 优势特色学科 |
生命科学系 |
茹文明 (退休) |
7 |
药用植物 |
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培育项目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8 |
生物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攀升学科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9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攀升学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10 |
化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攀升学科 |
化学系 |
周成勇 |
11 |
中国史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攀升学科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12 |
应用经济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优势特色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秦楼月 |
13 |
外国语言文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外语系 |
郭佳 |
14 |
美术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美术系 |
苗勇忠 |
15 |
汉语言文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中文系 |
王利 |
16 |
学前教育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教育学 |
孙志刚 |
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计算机 |
张剑妹 |
18 |
物理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物理系 |
周小芳 |
19 |
数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数学系 |
王慧群 |
20 |
体育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体育系 |
柴仲学 |
21 |
音乐学 |
长治学院“1331 工程” 一般学科 |
音乐舞蹈系 |
张军 |
长治学院“1331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统计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级别 |
院系 |
负责人 |
1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改革试验 |
重点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2 |
产教融合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重点 |
生命科学系 |
刘瑞祥 |
3 |
有机化学微型化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环保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
重点 |
化学系 |
周成勇 |
4 |
以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一般 |
计算机系 |
赵晓丽 |
5 |
学科竞赛驱动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
一般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王维胜 |
6 |
“外研社杯”英语语言能力系列竞赛创新实践研究 |
一般 |
外语系 |
张朝阳 |
7 |
大学英语数学云平台应用与模块化教学改革 |
一般 |
公共外语教研部 |
晋胜利 |
8 |
依托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
一般 |
物理系 |
刘建伟 |
9 |
长治学院大学生物理科普创新与创业实践平台 |
一般 |
物理系 |
何春乐 |
10 |
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
一般 |
法律与经济学系 |
申琪 |
11 |
长治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
一般 |
数学系 |
王飞 |
12 |
长治学院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 |
一般 |
数学系 |
杨芳 |
13 |
校企合作“VIP 钢琴陪练”应用人才培养基地与实践基地建设 |
一般 |
音乐舞蹈系 |
杜卓慧 |
14 |
基于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互联网 VR 高级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
一般 |
美术系 |
苗勇忠 |
15 |
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一般 |
体育系 |
柴仲学 |
16 |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 |
一般 |
教育系 |
孙志刚 |
长治学院“1331工程”系列立项项目
序号 |
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院系 |
主持人 |
1 |
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实践机制研究—基于 90后大学生"血性"缺失的现状 |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 五”规划“1331工程”专项课题 |
院领导 |
李强 |
2 |
地方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长治学院为例 |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 五”规划“1331工程”专项课题 |
外语系 |
郭育红 |
3 |
协同创新视野下地方高校世界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 五”规划“1331工程”专项课题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齐小艳 |
4 |
“1331工程”立德树人好老师 |
“好老师”课程建设计划支持人项目 |
计算机系 |
郭咏梅 |
长治学院“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统计表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 |
院系 |
带头人 |
1 |
细胞关键蛋白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创新团队 |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项目 |
化学系 |
王志军 |
2 |
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常晶 |
3 |
环境生物科研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生命科学系 |
任嘉红 |
4 |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研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生命科学系 |
靳志强 |
5 |
化学生物学科研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化学系 |
周成勇 |
6 |
材料物理与化学科研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化学系 |
李燕 |
7 |
三晋民间信仰研究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段建宏 |
8 |
语言学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中文系 |
王利 |
9 |
跨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
贺鹭 |
10 |
光学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物理系 |
周小芳 |
11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红色基地建设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晓娟 |
12 |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教育系 |
孙志刚 |
13 |
上党文化多语种语言生态建设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外语系 |
刘满芸 |
14 |
代数与密码学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数学系 |
王慧群 |
15 |
中国传统音乐创新团队 |
长治学院重点创新团队 |
音乐舞蹈系 |
刘婷婷 |
二、物理学专业介绍
1. 物理学专业历史发展情况怎样?
物理学专业是长治学院物理系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前身是创立于 1958 年中专办学层次的晋东南师专。1978 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专科生,2004 年 5 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本专业作为第一批升本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授予理学学士。具有 16 年师范类本科专业办学历史。
2. 物理学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何?
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0 人,其中博士 5 人,硕士 15 人;副高职称 5 人。外聘老师 1 人,兼职教师 6 人。全日制在校学生 392 人。生师比为
19.1:1。
3. 物理学专业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以生为本,修德树人,格物致新,情系教育。
4. 物理学专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视阈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建伟副教授主持)(2019 年)
山西省精品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法》(刘建伟副教授负责)(2005 年)
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建设课程):《光学》(周小芳教授负责)(2020 年)
山西省一流课程(培育课程):光学(黄振芬副教授负责)(2021 年)
新世纪高等学较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王铁云教授负责)(2018 年)
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山西省教育厅)(2005 年)
物理电子科普中心:山西省科普基地(山西省科技厅)(2016 年)
物理电子科普中心: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科协)(2021 年)
5. 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立足晋南、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情怀、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6. 物理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本专业以“以生为本,修德树人,格物致新,情系教育”的办学理念进行系统设计,践行“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毕业生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具备乐于奉献的从教情怀;掌握系统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物理学教学所需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具有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以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毕业时达到一名合格中学物理学教师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
师德规范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
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形成积极的教师教育情感。尊重学生,工作态度端正,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锤炼学生品格和爱国奉献精神,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学科素养 具有广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形成科学的学科观,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理解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学会教学 掌握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标准,能够贯彻中学物理教学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教改理念;能够从事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工作。掌握 “三字一话”师范生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具备一定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班级管理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能够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掌握班集体管理和班级建设的方法,能够结合物理教学开展教育实践和班级活动。
育人能力 熟悉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互动。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能够依托学校文化和物理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学会反思 形成终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够了解国内外物理教学改革发展现状,适应物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结合物理教学政策和教学发展理念进行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初步掌握物理学和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创新意识,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批判性思考,学会分析教学问题的原因并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
沟通合作 能够理解物理学专业教师的成长基本规律,并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熟悉教学集体活动的内涵,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学科交流能力。认识人际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师生、家校间沟通交流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7. 物理学专业的学制、学位和最低学分怎样?
学制:4 年,学习年限 4-6 年学位:理学学士毕业最低学分:159.5 学分(含课外创新实践 5 学分)
8. 物理学专业的课程构成怎样?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26.02 |
54.5 |
34.17 |
|
|
|
选修 |
8.15 |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43.5 |
70 |
43.89 |
专业课程 |
必修 |
21.5 |
选修 |
5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 |
11 |
14 |
8.78 |
|
|
|
选修 |
3 |
|
|
实践教学(集中实践、课外创新实践) |
必修 |
21 |
21 |
13.46 |
选修 |
0 |
合计 |
159.5 |
100 |
9. 物理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有哪些?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心理学、教育学、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级管理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10. 物理学专业的实训场所有哪些?
物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及专业教学实验室一览表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服务课程 |
地点 |
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1 |
热学实验室(一) |
|
3 号楼 109 |
付美荣 |
13935566436 |
2 |
热学实验室(二) |
|
3 号楼 310 |
付美荣 |
13935566436 |
3 |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 |
|
3 号楼 110 |
付美荣 |
13935566436 |
4 |
近代物理实验室(一) |
|
3 号楼 124 |
张俊 |
13303558008 |
5 |
近代物理实验室(二) |
|
3 号楼 121 |
张俊 |
13303558008 |
6 |
近代物理实验室(三) |
|
3 号楼 115 |
张俊 |
13303558008 |
7 |
近代物理实验室(四) |
|
3 号楼 116 |
张俊 |
13303558008 |
8 |
近代物理实验室(五) |
|
3 号楼 213 |
张俊 |
13303558008 |
9 |
电磁学实验室(一) |
|
3 号楼 203 |
郑玉琴 |
15235535361 |
10 |
电磁学实验室(二) |
|
3 号楼 204 |
郑玉琴 |
15235535361 |
11 |
电磁学实验室(三) |
|
3 号楼 207 |
郑玉琴 |
15235535361 |
12 |
电磁学实验室(四) |
|
3 号楼 210 |
郑玉琴 |
15235535361 |
13 |
光学实验室(一) |
|
3 号楼 218 |
李峰 |
15035523652 |
14 |
光学实验室(二) |
|
3 号楼 222 |
李峰 |
15035523652 |
15 |
力学实验室(一) |
|
3 号楼 303 |
李峰 |
15035523652 |
16 |
力学实验室(二) |
|
3 号楼 304 |
李峰 |
15035523652 |
17 |
力学实验室(三) |
|
3 号楼 309 |
李峰 |
15035523652 |
18 |
电工学实验室 |
|
3 号楼 317 |
郑玉琴 |
15235535361 |
19 |
物理综合创新实验室 |
|
3 号楼 322 |
苏卫卫 |
15536149929 |
20 |
微格录播室 |
|
东办公楼 110 |
孔成亮 |
13935594579 |
21 |
课程录播室 |
|
1 号楼 603 |
李翻 |
13935556679 |
22 |
微课录播教室 |
|
1 号楼 209 |
李翻 |
13935556679 |
11. 物理学专业近三年的实习基地有哪些?
物理学专业校内外教育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建立时间 |
面向专业 |
近三年接纳的该专业实习生人数 |
备注 |
1 |
长治市第二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15 |
2020 年 |
2 |
长治市第四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7 |
2020 年 |
3 |
长治市第六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7 |
2020 年 |
4 |
长治市第七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7 |
2020 年 |
5 |
长治市第八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7 |
2020 年 |
6 |
长治市清华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7 |
2020 年 |
7 |
太行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14 |
2020 年 |
8 |
长治师范 |
2005 年 |
物理学 |
9 |
2020 年 |
9 |
长治市第二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15 |
2019 年 |
10 |
长治市第四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15 |
2019 年 |
11 |
长治市第六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15 |
2019 年 |
12 |
长治市第七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6 |
2019 年 |
13 |
长治市第八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8 |
2019 年 |
14 |
长治市清华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8 |
2019 年 |
15 |
太行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12 |
2019 年 |
16 |
长治师范 |
2005 年 |
物理学 |
15 |
2019 年 |
17 |
长治市第二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15 |
2018 年 |
18 |
长治市第四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15 |
2018 年 |
19 |
长治市第六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15 |
2018 年 |
20 |
长治市第七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8 |
2018 年 |
21 |
长治市第八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8 |
2018 年 |
22 |
长治市清华中学 |
2014 年 |
物理学 |
8 |
2018 年 |
23 |
太行中学 |
2005 年 |
物理学 |
14 |
2018 年 |
24 |
长治师范 |
2005 年 |
物理学 |
15 |
2018 年 |
12. 物理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是如何开展的?是如何培养师范生基本技能的?
制定了《物理学专业四年不断线全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三字一话、经典阅读、教材研读、教学设计与课件制、微格教学、教学试讲、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为训练主题,构建“一说二写三讲四练”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
物理学专业训练序列与内容
学期 |
实践内容 |
任务要求 |
实训实习地点 |
大一上 |
普通话训练 |
安排 8 课时,自由训练 17 课时 |
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等 |
大一下 |
普通话训练 |
安排 2 课时,自由训练 17 课时, |
书法教室等 |
大二上 |
普通话三笔字 |
安排 12 课时,自由训练 17 课时, |
书法教室等 |
大二下 |
普通话三笔字 |
安排 10 课时,自由训练 17 课时 |
书法教室等 |
大三上下学期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
教学试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共 17 课时 |
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 |
大二下 |
教育见习 |
按相关文件及教学大纲执行 |
实践基地 |
大三上 |
教育实习 |
按相关文件及教学大纲执行 |
实践基地 |
教育研习 |
按相关文件及教学大纲执行 |
实践基地 |
13. 物理学专业怎样如何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学校制定了《长治学院创新创业管理办法》《长治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物理系制定了《物理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物理系各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呢评分细则及标准》,校系两级注重学生思政教育,除借助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外,还通过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党团活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时政报告、开学第一课等渠道,构建新时代师范生指导和服务体系。如,组织学生参加“多维科普苑”等各种协会;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物理电子科普中心科普志愿者”、“三下乡”、“青春有担当,抗疫有力量”“五四精神传薪火,奉献青春为祖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近代科学家爱党爱国故事”“共担时代新使命,同筑民族复兴梦”等实践活动;参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创建文明城市(校园),共建美好家园”等主题班会。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获得的荣誉、考勤情况以及言行表现等,作为学生最终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并根据相关文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14. 物理学专业怎样如何进行学业预警?
根据《长治学院学生学业预警暂行规定》实行学生学业预警,主要内容如下:第三条学生学业预警分为缺勤预警、留级预警、退学预警。
缺勤预警:
(1)缺勤是指学生无故不参加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缺勤预警适用于一学期累计旷课时数达到 10 学时以上者。
留级预警
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考试考核(补考后)仍有 3 门课程不及格者(不论课程是考试还是考查);
在校学习期间所有应修课程经重修(补考)后累计 7 门不及格者。
退学预警
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一周以上(含一周)没有参加学校规定的任何教学活动者;
留级后经重修不及格课程累计达 7 门。
15. 物理学专业教师近五年科研与教学改革成果怎样?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 5 项,省级大创项目 9 项,校级教改项目 12 项,发表教改论文 69 篇。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 3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2 项,校级科研项目 14 项,编写专著 8 部,发表学术论文 114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47 篇。
16. 近三年物理学专业招生情况如何?
我校属于山西省本科第二批招生院校,生源地主要为省内,有少量外省生源,生源整体质量良好。
物理学专业近三年生源情况
年份 |
所在省 |
招生数 |
录取分数 |
第一志愿录取率 |
报到率 |
控制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2019 年 |
山西 |
81 |
414 |
457 |
425 |
20.19% |
95.19% |
山东 |
2 |
443 |
473 |
473 |
福建 |
2 |
393 |
424 |
423 |
甘肃 |
2 |
366 |
423 |
422 |
青海 |
2 |
376 |
403 |
402 |
安徽 |
1 |
426 |
465 |
465 |
广西 |
1 |
347 |
404 |
404 |
|
|
|
|
|
|
贵州 |
1 |
369 |
417 |
417 |
|
|
河北 |
1 |
379 |
480 |
480 |
河南 |
1 |
385 |
461 |
461 |
黑龙江 |
1 |
372 |
439 |
439 |
湖北 |
1 |
388 |
452 |
452 |
湖南 |
1 |
448 |
452 |
452 |
吉林 |
1 |
350 |
489 |
489 |
年份 |
所在省 |
招生数 |
录取分数 |
第一志愿录取率 |
报到率 |
控制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江西 |
1 |
449 |
478 |
478 |
|
|
辽宁 |
1 |
369 |
488 |
488 |
内蒙古 |
1 |
352 |
408 |
408 |
陕西 |
1 |
363 |
448 |
448 |
四川 |
1 |
459 |
514 |
514 |
云南 |
1 |
435 |
462 |
462 |
合计 |
104 |
|
|
|
21 |
99 |
2020 年 |
山西 |
90 |
429 |
472 |
446 |
55.24% |
96.19% |
山东 |
2 |
449 |
496 |
495 |
福建 |
2 |
402 |
467 |
454 |
甘肃 |
2 |
372 |
433 |
421 |
安徽 |
1 |
435 |
484 |
484 |
广西 |
1 |
353 |
424 |
424 |
河北 |
1 |
415 |
515 |
515 |
河南 |
1 |
418 |
507 |
507 |
黑龙江 |
1 |
301 |
436 |
436 |
湖北 |
1 |
395 |
468 |
468 |
吉林 |
1 |
336 |
485 |
485 |
江西 |
1 |
463 |
497 |
497 |
青海 |
1 |
352 |
389 |
389 |
合计 |
105 |
|
|
|
58 |
101 |
2021 年 |
山西 |
81 |
410 |
442 |
421 |
24.75% |
97.03% |
山东 |
2 |
444 |
489 |
488 |
黑龙江 |
2 |
280 |
399 |
398 |
福建 |
2 |
423 |
495 |
484 |
甘肃 |
2 |
336 |
400 |
399 |
青海 |
2 |
330 |
359 |
349 |
|
|
|
|
|
|
江西 |
2 |
443 |
487 |
481 |
|
|
安徽 |
1 |
415 |
463 |
463 |
广西 |
1 |
348 |
427 |
427 |
河北 |
1 |
412 |
494 |
494 |
河南 |
1 |
400 |
488 |
488 |
湖北 |
1 |
397 |
474 |
474 |
年份 |
所在省 |
招生数 |
录取分数 |
第一志愿录取率 |
报到率 |
控制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湖南 |
1 |
434 |
491 |
491 |
|
|
吉林 |
1 |
305 |
440 |
440 |
云南 |
1 |
435 |
485 |
485 |
合计 |
101 |
|
|
|
25 |
98 |
17. 近五年物理学专业师范生获奖情况如何?
近五年物理学专业师范生获奖情况
序号 |
时间 |
姓名 |
项目 |
等级 |
1 |
2021 年 |
李玉洁 |
第十二届“格致杯”物理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具展评活动 |
国家二等奖 |
2 |
2021 年 |
郝富梅 |
第十二届“格致杯”物理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具展评活动 |
国家三等奖 |
3 |
2021 年 |
宁鸿杰 |
第十二届“格致杯”物理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具展评活动 |
国家三等奖 |
4 |
2021 年 |
王婷 |
第十二届“格致杯”物理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具展评活动 |
国家三等奖 |
5 |
2020 年 |
张唤 |
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
国家三等奖 |
6 |
2020 年 |
张唤 |
第二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 |
国家二等奖 |
7 |
2020 年 |
盛力成杨辰辉张唤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8 |
2020 年 |
刘敏赵悦崔皓岩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9 |
2020 年 |
冯知雨 |
山西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 |
省二等奖 |
10 |
2020 年 |
栗邦辰 |
山西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 |
省三等奖 |
11 |
2020 年 |
王伟强 |
山西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 |
省三等奖 |
12 |
2020 年 |
冯知雨栗邦辰王伟强 |
山西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 |
优秀组织奖 |
13 |
2020 年 |
张王华 |
第九届“未来教师”技能竞赛 |
校二等奖 |
14 |
2020 年 |
窦钰婷 |
第九届“未来教师”技能竞赛 |
校二等奖 |
15 |
2020 年 |
李玉洁 |
九届“未来教师”技能竞赛 |
校二等奖 |
16 |
2019 年 |
张唤 |
第八届未来教师技能竞赛 |
校一等奖 |
17 |
2019 年 |
窦钰婷 |
第八届未来教师技能竞赛 |
校三等奖 |
18 |
2019 年 |
黄妍妍 |
第八届未来教师技能竞赛 |
校三等奖 |
19 |
2019 年 |
冯铎、程旭丽、尹进金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二等奖 |
20 |
2019 年 |
史妮萍、樊新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二等奖 |
序号 |
时间 |
姓名 |
项目 |
等级 |
|
|
艳、高日升 |
|
|
21 |
2019 年 |
高恒宇、祝亚军、赵志刚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22 |
2019 年 |
林珍煜、李董董、林润滋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二等奖 |
23 |
2019 年 |
李董董 |
首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 |
国家三等奖 |
24 |
2019 年 |
贾婧 |
首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 |
国家三等奖 |
25 |
2018 年 |
温潮刘伟盛力成 |
2018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二等奖 |
26 |
2018 年 |
孙娇李晖鹏肖风 |
2018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27 |
2018 年 |
程旭丽、王敏、田恺静 |
2018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28 |
2018 年 |
白雪盛力成 刘伟郭强贺帅 |
第四届山西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省三等奖 |
29 |
2018 年 |
张欢欢 |
全国第十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展示竞赛 |
三等奖或校 (市)级二等奖 |
30 |
2018 年 |
张欢欢 |
"山西高校教师教育联盟 |
省级 |
31 |
2018 年 |
温潮 |
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
校级 |
32 |
2018 年 |
郝鹏燕 |
山西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三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
省三等奖 |
33 |
2018 年 |
龚鹏、郑芸昕、马建琴、周毅菲、郝鹏燕 |
第三届山西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省三等奖 |
34 |
2018 年 |
张欢欢 |
第七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校二等奖 |
35 |
2018 年 |
朱紫玉 |
第七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校二等奖 |
36 |
2018 年 |
贾梦瑶 |
第七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校三等奖 |
37 |
2018 年 |
温潮 |
第七届未来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
校三等奖 |
38 |
2017 年 |
王凡、张玉芳、周毅飞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二等奖 |
39 |
2017 年 |
张爽、李佳佳、粱旭龙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40 |
2017 年 |
田宇、曹永红、石艳霞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 |
省三等奖 |
18. 近三年物理学专业师范生考研情况如何?
近三届物理学专业师范毕业生考研录取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考取学校 |
考取专业 |
年级 |
1 |
吕静文 |
浙江理工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2 |
王璐 |
西北大学 |
理论物理 |
2017 级 |
3 |
许靖 |
温州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4 |
张彦 |
兰州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5 |
赵璐璐 |
河北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6 |
李董董 |
西北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7 |
李卓琳 |
上海电力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8 |
贺帅 |
山西师范大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2017 级 |
9 |
狄雪 |
天津理工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10 |
李爽 |
天津理工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11 |
陈晨 |
河南师范大学 |
光学 |
2017 级 |
12 |
翟秋辉 |
兰州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13 |
林润滋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光学 |
2017 级 |
14 |
李新龙 |
西藏大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2017 级 |
15 |
侯二琴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光学 |
2017 级 |
16 |
张唤 |
温州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17 |
肖盼 |
浙江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18 |
刘杨 |
山西师范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19 |
王娜 |
郑州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20 |
刘慧 |
陕西科技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21 |
曹俊丽 |
兰州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22 |
程海英 |
西北大学 |
光学 |
2017 级 |
23 |
王妞妞 |
山西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24 |
贾婧 |
郑州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25 |
朱孟瑶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物理学 |
2017 级 |
26 |
周志伟 |
山西大学 |
粒子与原子核物理 |
2017 级 |
27 |
马雷凯 |
兰州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28 |
牛勇 |
山西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7 级 |
29 |
温潮 |
郑州大学 |
凝聚态 |
2016 级 |
30 |
武晓敏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31 |
贺泽敏 |
西北师范大学 |
原子与分子 |
2016 级 |
32 |
崔丹妮 |
中国矿业大学 |
理论物理 |
2016 级 |
33 |
章旺 |
郑州大学 |
凝聚态 |
2016 级 |
34 |
张成 |
四川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35 |
马雅洁 |
中北大学 |
凝聚态 |
2016 级 |
36 |
陈鑫磊 |
云南大学 |
天体物理 |
2016 级 |
37 |
冯佳玉 |
山西大学 |
凝聚态 |
2016 级 |
38 |
杜智景 |
陕西科技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39 |
崔奥宇 |
兰州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40 |
刘娴 |
山西大学 |
光学 |
2016 级 |
41 |
郑芸昕 |
桂林理工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42 |
李向东 |
山西大学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2016 级 |
43 |
王金玲 |
浙江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44 |
田静 |
陕西师范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6 级 |
45 |
秦玲萍 |
云南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6 级 |
46 |
张欢欢 |
三峡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6 级 |
47 |
樊新艳 |
上海师范大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2016 级 |
48 |
赵转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6 级 |
49 |
邱昊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校区) |
光学 |
2016 级 |
50 |
于凤连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6 级 |
51 |
李雪峰 |
山西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6 级 |
52 |
李惠惠 |
吉林大学 |
光学 |
2016 级 |
53 |
张鑫 |
兰州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54 |
高雯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55 |
史妮萍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6 级 |
56 |
龚鹏 |
上海理工大学 |
光学 |
2015 级 |
57 |
胡晏铭 |
山西大学 |
凝聚态物理专业 |
2015 级 |
58 |
刘棒棒 |
湘潭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59 |
孟繁亮 |
湘潭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60 |
孙娇 |
华北电力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61 |
王婧婧 |
陕西师范大学 |
理论物理 |
2015 级 |
62 |
周毅斐 |
山西师范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63 |
马建琴 |
华北电力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64 |
罗思洁 |
燕山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65 |
杨娜 |
兰州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66 |
许媛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67 |
贾娟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物理电子学 |
2015 级 |
68 |
李菲 |
燕山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69 |
茹静敏 |
河南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70 |
刘宇 |
西北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71 |
李冰 |
首都师范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72 |
孔佳美 |
浙江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2015 级 |
73 |
王慧 |
郑州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74 |
任玮 |
兰州大学 |
凝聚态物理 |
2015 级 |
19. 近三年物理学专业就业情况、考取教师资格证情况等如何?
2019、2020、2021 年,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是 62.9%、70.5%、59.7%; 2021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一次就业率有所下降,但仍达到了近 60%,学生的就业率相对较好。
2019 年,学生教师资格证书通过率是 41.2%;2020 年以来受新冠肺炎影响,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有所下降。近三年学生就业单位有教育部门、政府事业单位非教育部门,还有国企、私企等单位,就业面较广。
2019-2021年物理学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就业情况表
年份 |
毕业生数 (人) |
毕业率 (%) |
获学位率 (%) |
获教师资格证书率 (%) |
一次就业率 (%) |
分类就业状况 |
读研 |
政府及事业单位(教育部门) |
政府及事业单位(非教育部门) |
国有企业 |
外企 |
其它企业 |
入伍 |
出国 |
2019 年 |
97 |
98.9 |
100 |
41.2 |
62.9 |
19 |
8 |
2 |
2 |
|
16 |
|
|
2020 年 |
95 |
100 |
100 |
26.3 |
70.5 |
27 |
3 |
10 |
2 |
|
19 |
|
|
2021 年 |
72 |
100 |
100 |
21.9 |
59.7 |
28 |
7 |
3 |
2 |
|
3 |
|
|
20. 物理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物理专业的教学主要是培养物理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与方法娴熟的合格中学教师,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毕业时成为一名合格中学物理教师,五年后成为一名中学物理优秀教师,除了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专业主干理论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实验课程(《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教师教育课程《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级管理》、《三字一话》、《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旨在通过对系列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能力。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系确立了“以生为本,修德树人,格物致新,情系教育”的办学理念,构筑“多通道、多规格、多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框架,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积极探索应用型较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知识、能力、素质具佳,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设置了《电工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前沿》、《专业英语》、开设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课程模块,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本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实力雄厚,有5名副教授,5名教师有在中学任教的丰富教学实践经历,又有在高校从教的深厚理论知识。本专业从教学实践出发,用竞赛检验教学结果,近十年来持续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类竞赛,在全国、省、校的各类教学技能类竞赛中多次喜获佳绩。通过竞赛能使学生清楚自身的优劣,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熟练教学技能和终生学习发展理念。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SC):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 “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 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1)统一体系原则: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实施整体规划,开展机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严格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2)省部协同原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高校主责原则: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多维评价原则: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测与进校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4. 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型层次复杂多样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类专业办学监测机制,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为学校出具年度监测诊断报告,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为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服务。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认证标准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突出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定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要求。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认证工作引导高校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健全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赶超教师教育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既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在认证理念、标准上与国际同频共振,数据先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手段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调在国家统一认证体系下,省部协同推进开展工作。既要求统一评估机构资质、统一认证标准、统一认证程序、统一结论审议,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国家基本要求基础上引导师范类专业分级分类、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建立以内部保障为主、内部保障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保障制度。既明确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质量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自觉开展师范类专业自我评估,又通过国家分级分类评价监测,推动高校建立基于产出的师范类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强调用证据“说话”,说、做、证一致。既要求师范类专业对照标准开展自评自建,逐条举证说明 标准达成情况,又要求专家对照标准逐条查证参评师范专业所说、所做、所证是否一致,并据此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作出评判。
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既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常态监测,又基于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对师范类专业开展周期性认证,专家定期进校把脉诊方,推动专业定期“评价-改进提高”,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
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
答: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①教育部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宏观管理,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办法与标准,统筹协调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度,指导监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负责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认证专 家委员会”);负责根据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果,制定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政策。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备案;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度,指导监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负责推荐并委托授权有资质、信誉好的教育评估机构开展第二级专业认证工作;负责依据实际情况成立本地区相应专家组织;负责根据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果,制定加强本地区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政策。
教育评估机构:①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包括第一级监测、第三级认证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相应委托省份的第二级认证工作;负责建立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库(以下简称“国家库”)及库内专家的培训、评价与动态管理;负责建设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校培训、辅导与咨询服务;负责承担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②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教育评估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教育评估机构”)负责按照该省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该省份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工作;负责为该省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业务咨询与指导服务;接受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及委托省份相应专家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认证专家组织:①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指导和检查;负责对拟承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育评估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负责对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行资质认定;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审定,受理认证结论异议的申诉等。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事务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 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专家组织,负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指导和检查;负责制定本地区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结论审议工作机制;负责对接受委托的教育评估机构认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7.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进行专业化管理?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工作,要求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和专家团队组织开展认证工作。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依照教育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和认证工作专家遴选标准,审议各省推荐的教育评估机构和专家人选,确定具备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工作专家名单,把住入口关;同时,对整个认证过程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全程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要求教育评估机构设立项目管理员,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发现并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托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认证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增强认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参与认证各方提供信息服务与工作支持。
8.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宗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推动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架构如何?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由中学教育认证标准、小学教育认证标准、学前教育认证标准三类三级构成,三类之间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各有差异,三级之间相互衔接,逐级递进。
第一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四个维度 15 个核心数据监测指标;
第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
“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 个一级指标和 30 多个二级指标;
第三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卓越要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
“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 个一级指标和 40 多个二级指标。
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 “毕业要求”为导向,组织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配备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并通过建立基于产出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认证重点考查“五个度”。
10.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 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1.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落实“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答:做好六个落实: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12.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答: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英文缩写 OBE)是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正是按照这一理念来设计和制定。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資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13.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答:做好六个对接:
“反向设计”:由外到内按需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
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
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正向施工”:由内到外适需培养,落实和评估培养效果。
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
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
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14.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 “师资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15. 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观?
答:做好三个跟踪:
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
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
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推进三个转变:
从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学校/教师)转变;
从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
从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1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等 7 个阶段。
第一级监测。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高校按要求每年定期填报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数据信息。评估中心对专业办学的核心数据进行监测、挖掘和分析,建立各级监测指标常模,形成各类监测报告。
第二、三级认证申请与受理。高校向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具备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教育评估机构依据受理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专业,进入自评阶段。
专业自评。高校依据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自评工作,按要求填报有关数据信息,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
材料审核。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专业,进入现场考查阶段。
现场考查。教育评估机构组建现场考查专家组。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特别注重了解毕业生教书育人情況,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向高校反馈考查意见。
结论审议。教育评估机构对现场考查专家组认证结论建议进行审议。
结论审定。教育评估机构将审议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提交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审定。认证结论分为“通过,有效期 6 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认证结论适时公布。
整改提高。高校依据认证报告进行整改,按要求提交整改报告。
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整改报告进行审查,逾期不提交或整改报告审查不合格,终止认证有效期。
17.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的遴选标准和程序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是经教育部评估中心培训合格、受教育评估机构聘用开展现场考查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专家(含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和教育部门专家。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须经过严格的遴选和培训,才能持证上岗。
遴选标准和程序。首先,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遴选标准》(以下简称《专家遴选标准》);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校等依照《专家遴选标准》向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推荐符合遴选标准的专家名单;第三,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校所推荐的专家依照《专家遂选标准》进行审核认定。
认证专家培训。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根据认证工作需要,对审核认定的专家进行资格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现场考查实习。专家培训合格方可进入国家认证专家库,具备从事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资质。
认证工作专家资格保持。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获取资格后,应定期接受再培训,充实、更新相关教育理论和认证技术方法。同时,应严格遵守认证工作有关纪律,公正、客观地开展认证工作。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专家,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将取消其专家资格。
18. 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如何构成?
答:现场考查专家组是由教育评估机构从国家认证专家库中选派的临时性工作小组,每个专业点配备专家组人数一般为 3-5 人(其中,第二级认证要求外省专家不少于 1/3,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 1/3;第三级认证要求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 1/3)、秘书 1 人,并视情况配备项目管理员和观察员。现场考查专家组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专家和教育部门专家,专家组人员构成与专业背景要求符合当次认证工作需要,同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境外认证专家参与现场考查工作。
19. 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进校前,现场考查专家组每位专家认真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填写“专家个人审读意见表”,拟定考查重点和考查日程。
进校中,现场考查专家组依据“全面考查、独立判断”工作原则和进校考查日程安排开展现场考查活动,每位专家采取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等方式,查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际状况,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作出判断和评价,讨论形成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建议。
离校后,5 个工作日内专家个人提交《听课看课总体情况记录表》、
《试卷情况总体评价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情况评价表》及《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报告》,25 个工作日内专家组长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
20.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
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通过第二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工作。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通过第三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该专业师范毕业生按照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学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视同笔试合格;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21. 学校申请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条件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一级实行“全覆盖”: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和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 育类专科专业须全部参加。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三级实行自愿申请: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
22. 为什么说自评是专业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
答:自评是参评专业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办学状况、教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的过程。自评工作要求师范类专业根据认证标准要求,从专业办学特点出发,通过举证方式,详细说明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师范类专业在自评的基础上撰写形成的自评报告,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第一手资料。现场考查专家组开展自评报告审阅、进校现场考查以及认证结论审议,均以自评报告作为重要依据。尤其是现场考查,其主要目的是核实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自评工作是否到位、自评报告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证各工作环节的进展及认证结论的可靠性。因此,自评是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基础。
23. 如何规范地撰写自评报告?
答:自评报告是开展认证现场考查和结论审议的重要依据,自评报告规范撰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参评专业的基本要求。专业撰写自评报告必须紧扣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逐项进行自我检查,自我举证,客观描述。
自评报告的撰写主要包括标准达成举证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客观描述各项认证标准要求是否达成,每一项包括达标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内容,既要反映成绩,更应直面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第二部分是附件材料,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自评报告和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支持数据与详细材料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反馈分析报告等。自评报告的总篇幅要求一般不超过 5 万字,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描述不少于
1/3,“标志性成果”等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括在内。
24.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的”,参评专业以培养 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25.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如何促进参评专业持续改进的?
答:持续质量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认证工作的各个环节。师范类专业认证从认证标准到认证程序都要求参评专业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并形成机制。
认证标准第 7 条“质量保障”,明确提出四项要求:首先,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其次,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第三,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第四,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认证工作程序设有“整改提高”阶段,明确要求已通过认证的专业应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具体包括三种情:
首先,通过认证的专业依据认证报告进行整改,按要求提交整改报告。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整改报告进行审查,逾期不提交或整改报告 审查不合格,终止认证有效期。
其次,通过认证的专业有效期内如果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须及时向教育评估机构申请对调整和变化部分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者,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届满;否则,终止原认证有效期。重新认证工作程序可适当简化。
第三,通过认证的专业如果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有效期届满前至少一年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26.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有哪些回避和保密要求?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专家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有重要关系的,不得担任现场考查专家,不得以各种身份参与现场考查活动,且应自觉提出需要回避的原因。
现场考查专家组每位专家在开展认证工作时,应保守认证工作有关的秘密,不泄露现场考查内部讨论的情况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提交的资料,除非得到正式授权,不得公开、发布。
27.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争议如何处理?
答:参评学校如对认证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 30 个工作日内向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陈述理由,并提供相关支持材料。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
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受理申诉后,会及时开展调查,并在收到申诉的 60 个工作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最终裁决,并向社会发布。
28. 师范类专业认证纪律有哪些要求?
答:为保证认证工作做到风清气正,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对教育评估机构、现场考查专家组、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都提出了纪律要求。
要求育评估机构、现场考查专家组严格遵守认证工作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开展某一专业认证工作时,不接受参评院校的讲学、访问邀请;不接受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认证前拜访,不得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发生任何经济关系;不得从事任何其它影响决策及有违公正性的活动;不透露认证专家组内部讨论情况;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存在利益关系(如校友、兼职、校董、奖学金设立者、捐资者等)时,主动提出回避。
要求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要保证填报的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和提交的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真实可靠,保证教学文档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虚构、不编造(上述数据和材料如出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认证结论实行一票否决);接待工作要坚持从简,不搞形式主义,不迎送专家,不安排各种形式宴请;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和闭幕式),不组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不造声势(包括校内张贴欢迎标语、悬挂彩旗等);不送财物或变相发放补贴,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不与认证专家发生任何经济往来;专家组名单公布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不拜访认证专家,不邀请认证专家来学校讲学、访问,不得从事任何其它有违认证公正性的活动。
29. 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接受内外部监督?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阳光认证”,认证工作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的监督。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及省级相应专家组织对参评高校、认证专家及教育评估机构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予以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及行为进行调查并视情节予以处理。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评估中心设立监督平台,接受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问题反映和举报。认证工作相关正式文件、通过认证的专业名单和认证结论予以公开。
30. 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是指什么?
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31. 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考查范围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包括 8 个一级指标,39 个二级指标:
培养目标(3):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
毕业要求(9):毕业要求评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课程与教学(5):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合作与实践(5):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
师资队伍模块(4):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
支持条件(3):经费保障;设施保障;资源保障。
质量保障(4):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
学生发展(6):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
3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考查特色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两条主线”:
专业自评自建主线:“五个度”;
专业落实认证标准的主线:“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
考查特色主要有三点:
标准全覆盖。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范围涵盖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而且还特别关注前期调研与学生毕业后发展状况。
考察“说-做-证”(说得清、做得实、证得明),即重实质,又重过程,要求实质合理、过程留痕、结果有效。
效果导向,重点考察“五个度”。总体检验: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重点考查:①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②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③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33. 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
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34. 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35. 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交认证申请前 1 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
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6. 学科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有何新的要求?
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
撑。
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访谈要点及注意事项
1. 访谈总体要求
主动介绍扬长避短,被动回答实事求是。要紧紧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紧扣“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师范专业毕业要求回答。
具体表述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概要说明相关的制度框架与机制,学校、学院、专业的具体举措及现状。
要充分展示成绩和经验,但绝不虚夸成绩;要坦诚说明学校专业存在的发展问题,不要刻意掩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且要对其有深入的思考、清晰的改进思路和可行的举措。
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退缩,让专家感受到诚意;针对问题有反思、有整改,让专家看到行动;面向未来有规划、有举措,让专家可期学校专业的发展,一定要展现出长院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 访谈核心问题
相关人员及部门如何为师范类专业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
学校领导:
学校层面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划与定位,如教师教育在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教师教育的办学目标、特色、理念、发展思路。在服务地方方面,如 UGS 三位一体合作办学等等。
教务部:
促进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有机结合的举措及成效。
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举措及成效。
统筹全校的教育与课程资源,尤其是思政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的资源,保障师范专业“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达成的举措及成效。
构建面向产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全程监控与常态化评价的举措及成效。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举措及成效。
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的举措及成效。(认证要求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 20%,能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高校和中小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健全,成效显著。)
保障师范生微格训练和实训技能训练的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
学生处、团委:
围绕师范专业“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达成来设计与开展师范专业学生工作的举措及成效。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的举措及成效。
对师范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路、举措与成效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对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举措与成效。
人力资源部:
优先保障教师教育队伍建设的举措及成效。如对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情况;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分类评价与管理情况。
财务部:
优先保障师范专业经费预算安排的举措及成效。如确保师范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 13%,且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均需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的制度安排。
资产管理部:
保障师范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及时更新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图书馆:
保障师范专业图书资料、数字资源等教学资源补充、更新的举措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