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光电系统设计能力、较好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能够在应用光学、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光电显示、光电检测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二、 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光电信息技术、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从事光学仪器、光学显示与照明、光纤通信、光电器件设计及相关电子信息科学领域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光电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光电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初步能力;
6.了解和熟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光电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和熟悉国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相关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水平。
三、 专业基本信息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大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080705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 总学时(总学分)
2405 学时(174.5 学分)五、专业主要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7050113 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 课时:68 学时
课程简介:《光电子技术》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应使学生对光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器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辐射度学与光度学、光辐射的传播、光束的调制和扫描、光电探测及成像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等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技术,对光电子技术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光辐射的基本定律、激光原理和典型激光器的结构和原理等内容;
光辐射在电磁理论,以及其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与分析方法;实现光束的调制、扫描的原理、方法和特性,以及空间调制器的原理和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及常用光电探测器等内容;固体摄像器件、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红外成像系统的综合特性评价及微光像增强器件等内容;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电致发光显示及其它显示技术等内容;较完整的介绍一个光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课程编号:0807050106 课程名称:工程光学 课时:51 学时
课程简介:《工程光学》是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仪器仪表及相近类专业
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作为开展光学理论和光学技术教育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面向本科生开设,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光电专业课程、培养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既注重论述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又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并力求反映现代光学的发展和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与平面系统;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基本原理;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典型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等内容。
课程编号:0807050114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课时:51 学时
课程简介:《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模块中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光纤数字通
·634·
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进一步学习现代光纤通信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掌握的光学和通信系统基本知识、模拟和数字通信基本知识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无源和有源器件原理、光纤通信系统原理以及
近年来发展的各种部件技术和系统技术。
课程编号:0807050115 课程名称: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课时:34 学时
课程简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
全面地讲授光电子系统中常用的半导体发光、固体激光、光纤、非线性光学、光调制、光探测以及光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材料及典型器件,将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未来发展铺垫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在光电器件制备及其它相近领域内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从事光电材料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乃至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固体激光材料及典型固体激光器、光纤
材料及光纤器件、非线性光学材料、光调制器、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光电显示材料及器件、微纳光电材料及器件。
课程编号:0807050112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课时:51 学时
课程简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模块
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要熟练掌握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
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产生与整形、A/D 与 D/A 转换器等。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教学实验、上机、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或形式。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周数(或课时) |
学分 |
入学教育 |
0.5周 |
0.5 |
军事训练 |
2周 |
2 |
安全教育 |
(32) |
2 |
社会实践 |
8周 |
3 |
专业实习 |
14周 |
8 |
专业技能训练 |
2周 |
2 |
专业见习 |
4周 |
2 |
毕业论文(设计) |
10周 |
6 |
合 计 |
40.5周 |
25.5 |
七、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数%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数% |
学分总数 |
占总学分数% |
通识课程 |
公共基础课 |
708 |
29.44% |
52.5 |
30.08% |
61.5 |
35.24% |
公共选修课 |
192 |
7.98% |
9 |
5.16% |
专识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612 |
25.45% |
36 |
20.63% |
73 |
41.83% |
专业主干课 |
204 |
8.48% |
12 |
6.88% |
专业选修课 |
425 (包含实验实训) |
17.67% |
25(包含实验实训) |
18.91% |
专业技能课程平台 |
专业技能必修课程 |
213 |
8.86% |
12 |
6.88 % |
15 |
8.60% |
专业技能选修课程 |
51 |
2.12% |
3 |
1.72% |
实践创新平台 |
见习实习模块 |
|
|
12 |
|
25 |
14.33% |
实验实训模块 |
|
|
0 |
|
论文设计模块 |
|
|
6 |
|
学科考赛模块 |
|
|
1 |
|
创新创业模块 |
|
|
0 |
|
社会实践模块 |
|
|
3 |
|
职业技能模块 |
|
|
0 |
|
其他模块 |
|
|
1 |
|
选修 |
|
|
2 |
|
合 计 |
|
2405 |
100.00% |
174.5 |
100.00 % |
174.5 |
100.00% |
·636·
八、 实践教学学时(周数)与学分
|
类 别 |
学时数(周数) |
学分数 |
实验课程 |
独立设课实验(学时)课程内实验(学时) |
144 102 |
8 6 |
实践环节 |
实践课程(学时) |
244 |
14.5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
40.5周 |
25.5 |
|
合 计 |
|
54(30.9%) |
九、 毕业及学士学位要求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174.5 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 135.5 学分、选修课最低 39 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十、教学计划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