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正文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

时间:2022-03-19 19:50 / 作者: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版)

修订人:张凡

复核人:刘建伟 何春乐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

2020年7月

1

2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物理学是人类在探索大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过程中建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一

门学科。1958 年长治学院物理学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2004 年物理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0 年物理学实验室成立,2005 年被评为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中心。2016 年物理电子科普中心成立,同年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山西省科普基地,2021年被山西省科协认定为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已经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物理学科师资,也为国家科学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学术后备人才。

二、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大类:物理学类专业代码:070201 标准学制:4

修业年限:4—6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总学时(总学分)

总学时: 2186 学时;总学分: 159.5 学分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情怀、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预期毕业生五年后达到以下目标:

1.师德高尚、乐教适教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将“三全育人”目标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热爱物理教育事业,对物理相关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物理教师的价值,秉持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岗位上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2.知识扎实、胜任教学

具备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能将物理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知识以及相关教学理念提高物理学教学能力,服务于中学物理教学。

具有较强的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学能力,具备指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可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并能够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能力,成为所在学校优秀教师。

3.以德育人、善于管理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能成功构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和谐关系。

掌握中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秉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具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集体的能力。

4.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坚持主动学习,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法,能持续地进行专业学习,能够追踪国内外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物理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发展。具备独立思考和探索求真等基本科学素养,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在物理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五、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

要求1 师德规范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

要求2 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形成积极的教师教育情感。尊重学生,工作态度端正,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锤炼学生品格和爱国奉献精神,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要求3 学科素养 具有广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

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形成科学的学科观,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理解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要求4 学会教学 掌握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标准,能够贯彻中学物理教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教改理念;能够从事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工作。掌握“三字一话” 师范生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具备一定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要求5 班级管理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

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能够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掌握班集体管理和班级建设的方法,能够结合物理教学开展教育实践和班级活动。

要求6 育人能力 熟悉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

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互动。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能够依托学校文化和物理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要求7 学会反思 形成终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

够了解国内外物理教学改革发展现状,适应物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结合物理教学政策和教学发展理念进行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初步掌握物理学和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创新意识,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批判性思考,学会分析教学问题的原因并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

要求8 沟通合作 能够理解物理学专业教师的成长基本规律,并积极参与

学习共同体,熟悉教学集体活动的内涵,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学科交流能力。认识人际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师生、家校间沟通交流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

【1-1 理想信念】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 立德树人】 能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 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形成积极的教师教育情感。尊重学生,工作态度端正,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锤炼学生品格和爱国奉献精神,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 对所学专业和教师职业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中学物理教师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2 关爱学生】 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人格,能够在物理教学中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造思维、奉献祖国。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具有广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形成科学的学科观,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联,理解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3-1 学科内涵】 具有广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了解物理学的历史概况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内涵联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意识。

【3-2 学科基础】 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物理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物理教学问题的潜力。

【3-3 动手实践】 掌握物理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4 学科交叉】 了解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逻辑关联,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毕业要求 4:学会教学 掌握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标准,能够贯彻中学物理教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教改理念;能够从事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工作。掌握“三字一话”师范生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具备一定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4-1 熟悉课标】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能够准确把握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标准,具备物理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具备将获取的物理学教学资源和专业知识转化形成物理学教学知识的能力。

【4-2 基本素养】 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并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

【4-3 教学研究】 具备一定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学情、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获得教学体验,具有初步的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能力。

 

毕业要求 5:班级管理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能够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掌握班集体管理和班级建设的方法,能够结合物理教学开展教育实践和班级活动。

【5-1 德育意识】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学会德育工作。

【5-2 学生辅导】 掌握班集体管理和班级建设方法,具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体验,能够结合物理教学开展教育实践,获得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指导活动的经验。

毕业要求 6:育人能力 熟悉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互动。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能够依托学校文化和物理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6-1 育人方法】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和规律,能够结合学科教育开展育人活动。

【6-2 育人实践】 能够依托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综合育人目标,能够依托学校文化和物理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理解物理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掌握利用物理学和物理学家的人文史料、励志故事及物理学发展史中体现出来的物理学精神等方面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与方法,并能有机地融入物理学课堂教学。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 形成终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够了解国内外物理教学改革发展现状,适应物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结合物理教学政策和教学发展理念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初步掌握物理学和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创新意识,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批判性思考,学会分析教学问题的原因并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

【7-1 终身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和习惯,了解国内外物理教育改革发展现状,能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7-2 反思改进】 养成物理教学批判思维方法,能够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形成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毕业要求 8:沟通合作 能够理解物理学专业教师的成长基本规律,并积极参加学习共同体,熟悉教学集体活动的内涵,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学科交流能力。认识人际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师生、家校间沟通交流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1 共同学习】 能够理解物理学专业教师的成长基本规律,并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能够在小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掌握较好沟通技能,具有一定的学科交流能力;参加物理教学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基本的物理教学观摩、研讨、点评能力。

【8-2 沟通技能】 认识人际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师生、家校间沟通交流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 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

H 代表高支撑程度,M 代表中等支撑程度,L 代表低支撑程度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L


H*

M





H*

H*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L











L







高等数学








H*








M



L

力学





H*

H*




L







L



热学





H*

H*




L







L



电磁学





H*

H*




M








L


光学





H*

H*




L






L




原子物理学





L

M




L






M




数学物理方法





L

L


H*








M




普通物理实验







H*










H*

H*

H*

近代物理实验1







H*











H*

H*

线性代数








M











L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











L

理论力学





L

H









H*





电动力学





M

H









H*


L


L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M

M





L





L




量子力学





H

H


H*








L

M



近代物理实验2







H*











H*

H*

普通物理补充



L



M


M












场论



L



M


M












固体物理学



L



M


M












量子力学(补充)






M


M












计算物理基础






M


M












 

电工学






M

L











M


电子线路






M

L











M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前沿





M

M













L

非线性光学前沿





M

M













L

专业英语





L

M













L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L

M













L

物理学史





M










M


M

L


物理思维论





M












M

L


物理教育与科普





M












M

L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L





M


H




M





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M


L





L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M


M







L


心理学


M

H*









H*


H*






教育学

M

H*

H*

H*







H*

M

H*

H*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H*

H*





H*


H*









教学案例分析









L


M






H



德育与班级管理


M


M









H*





H*

H*

三字一话









H*







L



M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H






H

H*

H*









H*

 

教育科研方法


M


L




L






L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


M


L




L






L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M


L










L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M


L










L






教育见习









M



M



M




M

教育实习




H*





H*


H*


H*

H*

H*


H



教育研习











M




M

M




毕业论文






M










H*



M

创新实践







M








M

M



M






















六、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0702010102 课程名称:力学 课时:56学时

课程简介: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物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力学课程3.5学分,属于必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学生需要掌握牛顿定律与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等物理定理之间的联系。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进而,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力学主要包括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非惯性参考系、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定理、刚体和振动与波等内容。

课程编号:0702010103 课程名称:热学 课时:48学时

课程简介:热学是物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它与力学、电磁学及光学一起共同被列为经典物理四大基石。热学课程3学分,属于必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质热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研究热运动的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物性及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打下基础;为进一步学习热力学、统计物理作好准备;为今后从事有关热学教学方面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热学主要包括分子动力学理论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输运现象中的热学理论、热力学三大定律、物态与相变等内容。

课程编号:0702010105 课程名称:光学 课时:48学时

课程简介:光学是物理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光的本性和传播规律,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近轴成像的计算和成像作图法;理解光的波动性,明确有关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在科技、实践中的应用;理解光的量子性的基本内容;了解激光原理、激光特性等现代光学的基本知识;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光学主要包括含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两个部分。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光的偏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散射与色散)以及光的量子性等。

课程编号:0702010106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课时:48学时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分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的重大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物理学专业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原子物理学课程3学分,属于必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象和物理概念。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原子物理学主要包括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量子力学导论、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原子核物理概论。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周数(或课时)

学分

入学教育

0.5

0.5

军事训练

2

1

安全教育

32

2

社会实践

7

4

专业实习

16

8

专业见习

4

2

教育研习

2

1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

2

毕业论文(设计)

12

6

合 计

45.5

26.5

八、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学时数

占总学时数%

学分数

占总学分数%

学分总数

占总学分数%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600

27.45

41.5

26.02

54.5

34.17

公共选修课

256

11.71

13

8.15

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

698

31.93

43.5

27.27

70

43.89

专业主干课

344

15.07

21.5

13.48

专业选修课

80

3.65

5

3.13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学时数

占总学时数%

学分数

占总学分数%

学分总数

占总学分数%

教师教育课程平台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160

7.32

11

6.89

14

8.78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48

2.2

3

1.88

实践创新平台

见习实习模块

0

0

10

6.27

21

13.16

实验实训模块

0

0

0

0

论文设计模块

0

0

6

3.76

学科考赛模块

0

0

1

0.62

创新创业模块

0

0

0

0

社会实践模块

0

0

3

1.88

职业技能模块

0

0

0

0

其他模块

0

0

1

0.62

合 计

2186

100

159.5

100

159.5

100

九、实践教学学时(周数)与学分


类 别

学时数(周数)

学分数

实验课程

独立设课实验(学时)

210

13

课程内实验(学时)

64

1

实践环节

实践课程(学时)

241

13.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45.5

26.5


合 计


54

十、毕业及学位要求

(一) 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59.5 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38.5学分、选修课最低21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 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计划进程表


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程

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Moral Educ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Includ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ity)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学分

16 学时

3/3










01010102

大学计算机(理科)

College Computer

必修

2

80

32

实验 48 学时

4/1

3/1









01010103

大学英语

Cllege English

必修

11

176

128

听力实践 3 学分

48 学时

4/3

4/4

2/2

2/2







01010104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必修

4

120

32

实践 3 学分

88 学时

2/1

2/1


2/1


2/1





010101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学分

16 学时


2/3









0101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必修

3

48

32

实践 1 学分

16 学时



2/3








0101010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必修

5

80

56

实践 1.5 学分

24 学时




4/5







01010108

形势与政策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Policies

必修

2

(96)

(64)

(32)










讲座,每学期 16 课时,6 个学期,课表单独编排

01010109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必修

2

32

32











网络课程:1 学分

讲座:16 学时,1 学分,每学期讲 1 次(2 课时),课

15

 



Education
















表单独编排

010101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必修

2

32

32











网络课程:1 学分

讲座:16 学时,1 学分,每学期讲 1 次(2 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01010111

军事理论与训练

Military Theory

Training

and

必修

2

16

2

16












军事理论:网络教学 0.5 学分,课堂教学 0.5 学分,8 学时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01010112

入学教育

Entrance Education


必修

0.5

0.5













第一学期安排

01010113

安全教育

Safety Education


必修

2

32

32












网络课程:1 学分

讲座:16 学时,1 学分,每学期讲 1 次(2 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小计




41.5

600

344

实践240,实验48 理)












公共选修课程

01010114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选修

2

32

32




2/2







中文类专业不修其他专业可选网络课程

01010115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选修

2

32

16

实验 1 学分

16 学时






2/2




教师技能课程

01010116

公共艺术类

Public Artistic Course

选修

1.5

32

32











最低选修:1.5 学分

0101017

其他类

Other Types Course

选修

7.5

160

160












小计



13

256

240

实验 16











最低选修:13 学分,最高可

认定 20 个学分

合计


54.5

856

584

实践 240

实验 64












17

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专 业基 础课 程

07020101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必修

8

128

128


4/3

3/3

2/2







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2周

0702010102

力学

Mechanics

必修

3.5

56

56


5/3

.5









教学周为12 周

0702010103

热学

Thermal physics

必修

3

48

48



3/3









0702010104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必修

4

64

64



4/4









0702010105

光学

Optics

必修

3

48

48




3/3








0702010106

原子物理学

Atom physics

必修

3

48

48




3/3








0702010107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必修

4

64

64





4/4







0702010108

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experiment of physics

必修

8.5

138


138

2

2

2.5

2







0702010109

近代物理实验1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1

必修

1.5

24


24







1.5





 


0702010110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必修

2

32

32




2/2








07020101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必修

3

48

48







2/2






小计


43.

5

698

536

162












专业主干课程

0702010112

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必修

3

48

48





4/3







0702010113

电动力学

Electrodynamics

必修

3

48

48







4/3





0702010114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必修

3.5

56

56








4/3

.5




0702010115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必修

4

64

64







4/4





0702010116

近代物理实验2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2

必修

3

48


实验48








3



0702010117

固体物理学

Solid physics

必修

3

48

48








3/3




0702010118

计算物理基础

Computational physics

必修

2

32

20

实验0.5学分12学时








2/2




小计


21.

5

344

284

60












专业

0702010201

普通物理学(补充)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supplement)


4

64

64



2/2


2/2







 

选修课程

0702010202

场论

Field theory

选修

2

32

32





2/2







0702010203

量子力学(补充)

Quantum Mechanics

(supplement)

2

32

32








2/2




0702010204

电工学

Electronic

3

48

30

实验1学分

18学时



2/3








0702010205

电子线路

Electronic circuit

3

48

30

实验1学分

18学时




2/2







070201020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前沿

Introduction of

Particle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2

32

32





2/2







0702010207

非线性光学前沿

Nonlinear optics

2

32

32









2/2



0702010208

专业英语

Physics in English

1

16

16









1/1



0702010209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Literatures searching and scientific papers writing

1

16

16









1/1



0702010210

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The case study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curriculum teaching

2

32

16

实践1学分

16学时



2/2








0702010211

物理学史

The history of physics

2

32

32


3/2









教学周为12 周

0702010212

物理思维论

2

32

32




2/2








 



Physical thinking

















0702010213

物理教育与科普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2

32

32





2/2







0702010214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Secondary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s

2

33


实验2学分33学时






2/2




限选

0702010215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Research o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of Physics in

Middle School

4

64

64


2/2

2/2












39

625

528

97

选修不低于5学分

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三、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02010101

心理学

Psychology

必修

2

32

32




2/2







教师教育基础课程

02010102

教育学

Pedagogy

必修

2

32

32





2/2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103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The Subjec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Physics

必修

3

48

32

实验 1 学分,

16 学时




3/3






学科教育类课程

02010104

德育与班级管理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Class

Management

必修

1

16

8

实践 0.5 学分,8 学时






2/1




教育基础课程

02010105

三字一话

Basic Skills:

Handwriting with

Chalk, Pen and Brush and Standard Chinese

Speaking

必修

2

32

8

实践 1.5 学分,24 学时










1-4 学期安排,每学期 8 学时

0.5 学分(讲授

2 学时,实践 6

学时)

 


02010106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必修

1

2周












教师技能课程 5-6 学期安排每学期 1 周,

0.5 学分

小计


11

160

112

48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02010201

教育科研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

选修

1

16

8

实践0.5 学分,8学时




2/1







02010202

教育政策与法规

Education Policy and

Law

选修

1

16

16





2/1







02010203

学校心里辅导

Ph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Schools

选修

1

16

8

实验0.5 学分,8学时




2/1







02010204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

Special Issue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选修

2

32

22

实践0.5

学分,10 学时






2/2





02010205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ors’ Thought

选修

2

32

32








2/2




02010206

教学案例分析 *

Case Analysics of Teaching

选修

1

16

8

实践0.5 学分,8学时






2/1





 


02010207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Cas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选修

1

16

8

实践0.5 学分,8学时







2/1




0201020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选修

1

16

8

实验0.5 学分,8学时







2/1





小计


10

160

110

50

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3学分。带*为必选课程。


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四、实践创新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教学时数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验或实践

考试

考查

0702010117

教育见习

Educational Probation

必修

2

4周












4-5学期安排

0702010118

教育实习

Education Practice

必修

7

16周












5学期安排

0702010119

教育研习

Education Study

必修

1

2












教育实践课程 5 学期安排

论文设计

0702010120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thesis(project)

必修

6

12周












小计

16




学科考赛


学科竞赛及获奖

选修

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省、校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辩论赛,物理知识竞赛等(校 1、省 2、国 4

属“第二课堂”类,学分认定审核详见实施细


普通话等级证书

必修

1

教学单位制定细则并组织核定(三级甲等)。


计算机类等级证书

选修

2

视发证单位、证书类别、获证等级及专业类别等情况赋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0.5 分、二

 






1 分,三级 2 分,四级 4 分)

则,各模块之间,选修模块可互换学分,必修模块不允许互换学分。多余限选学分可换为选

修学分.


外语类等级证书

选修

2

视发证单位、证书类别、获证等级及专业类别赋分。(大学英语四级 1 分、六级考试 2 分)

创新创业


各级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选修

1

视参与次数、表现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3 .


发表学术论文

选修

1

以每发表一篇计算。视正式公开与否、发表媒体或会议规模、字数篇幅、评价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发表文章作品

选修

1

以每发表一篇计算。视正式公开与否、发表媒体、文体、篇幅、反响等情况赋分。(校 1、省 2、国 4


出版著作/作品/.专辑

选修

1

以每出版一部计算。视正式出版与否、出版单位、印数版次、社会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校 1、省 2、国 4


发明及专利

选修

2

以每项计算。


学生创新科研项目

选修

2

以每项计算。视立项单位、项目等级、个人排名、完成结项等情况赋分。


参与教师项目研究

选修

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项得分不超过 5


学术报告讲座活动

选修

1

视参加次数、表现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3 分。(0.1 /次)

社会实践


各级各类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

选修

1

视活动规模、参与态度、任务作用、工作业绩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5 分。(1 /学期)


校外社会调查

必修

1(2周)

以每次计算。鼓励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调查,由思政部负责组织和考核


暑期三下乡等活动

选修

1

以每次计算。宣传部、团委、教学单位制定细则并组织核定

 



暑期校外勤工俭学

选修

1

以每次计算。视活动时间、成效收获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社会服务

必修

1(2周)

强调运用所学专业开展社会服务。视服务形式、参与程度、水平成效、评价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5 分。


自主创业

选修

2

视创业形式、参与程度、水平成效、评价反响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此项得分最高不超过 8 .


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

必修

1(2周)

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以每次计算。由团委制定细则并组织核定


其它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获奖等级等情况赋分.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证书

选修

2

以每获一证计算。视证书类别、获证等级、效用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行业注册/资格证书

选修

2

以每获一证计算。视获证等级、效用及专业相关度等情况赋分。

其他


体育艺术活动及获奖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获奖等级等情况赋分.(校 1、省 2、国 4


学生团体活动及获奖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获奖等级等情况赋分.(校 1、省 2、国 4


校内义务劳动

必修

1(1周)

视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劳动效果赋分,由学生处负责组织实施并考核.


助教助研助管活动

选修

1

视活动形式、组织规模、表现作用等情况赋分.


其它实践活动

选修

1



小计


34

必修5学分

学分要求:不低于 21 学分